配制好药方后,沈木香和楚行南回去教给村里人制药,帮助每家每户解决问题,制好药后不出片刻,村里的鸡竟然都好了,果然是可遇不可求的神药。
随着鸡瘟得以治疗,村民都很感谢沈木香夫妇,一时间, 沈木香成为了村里的名人。
为庆祝鸡瘟的解除,村里人家家户户大摆宴席,纷纷邀请沈木香来吃酒席,沈木香不好推辞,就和村民们一起庆祝。
在酒席上沈木香被村里人连连称赞,无一人不说沈木香不好,个个都说楚行南娶了一个好媳妇。她被大家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
从此以后,不再有人饭后闲时唠闲嗑了,现在都喜欢在饭后谈着楚家媳妇的过人之处。
“娘亲,娘亲,我们夫子上课时还夸了你呢,说你聪明伶俐,有着人们过往不及的长处,他还说燕儿有了一个好娘亲呢”
这一天放学,燕儿从学堂兴冲冲的跑回来,高兴的告诉沈木香。
看着燕儿跑的满头大汗,沈木香笑着为他擦了擦汗:“小傻瓜,那你跑什么呀?看你跑的满头都是汗。”
燕儿胡乱的揩了揩脸上的汗水,“娘,燕儿这是高兴,学堂里的人都羡慕我有一个聪明的娘亲,又会做饭,又会制药。”
沈木香听了燕儿的话哈哈大笑,小燕儿也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
沈木香的养殖场渐渐步入正轨,而她则是在空闲时间挖掘新菜品,这一日,她听见‘啪啦’的声音,连忙过去看到底是什么声音,只瞧见村里那颗大树下,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家在树底下不知烧着什么,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
沈木香走过去一瞧,原来是在烧玉米,这位老人家看见沈木香走进,连忙跪下请求说:“不要抓我,不要抓我,我只是太饿了才偷些玉米来烧。”
她赶紧扶起老人家,“老人家,我没有要抓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看看你到底在干什么。”
这位老人看见沈木香说的诚恳,就继续烧他的玉米了,沈木香盯着老人的烧玉米,脑中一亮,顿时新的菜品就有头目了。
“对啊,我可以做爆米花啊,甜甜的,燕儿肯定喜欢吃。”沈木香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
于是她回家找了一些玉米,将这些玉米扒皮洗干净,搓成粒后,放进牛奶里浸泡一刻钟,尔后她又加了些糖。
沈木香想起上次铜器店掌柜的送了一个家用壁炉,她突发奇想:用壁炉做爆米花也不错。
她将壁炉点燃,将搓成粒的玉米全部放进壁炉中,只听见壁炉里‘霹雳啪啦’的声音,不一会玉米的奶香味飘了出来。
再不过不久就可以吃爆米花了,这时沈木沐从外面走进来:“姐姐,你在做些什么?怎么这么香啊?”
沈木沐闻着爆米花的味道被吸引了过来,好奇的看着沈木香做的爆米花,“姐姐,这是什么?”
沈木香看着一脸疑惑的沈木沐,告诉她这是用牛奶做的玉米,取名叫‘爆米花’。
沈木沐吃了一口爆米花,称赞道:“姐姐,你真厉害,这个爆米花脆脆的,吃起来香甜可口。”说完,又往嘴里塞了点,“姐姐你是怎么做到的?”
沈木香甜甜一笑,“姐这是自学成才,不要迷恋姐,姐会让你吐血。”
她一激动竟然把现代的话说出来了,连忙看着沈木沐,还好沈木沐是个吃货,只顾着吃,没有听到她说的话。
沈木沐很快就将爆米花吃了个精光,沈木香见爆米花被沈木沐吃没了,又做了许多,叫她拿家给奶奶和娘她们尝尝,临走时,又塞给了她三包炒瓜子,让她们回家磨牙祭去。
沈木香把晚饭做出来就等着燕儿和楚行南他们回来了,从前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分白天黑夜,一顿三餐总是不按时吃,现在她有了家人,有了盼望,感觉生活很充实。
少顷,楚行南带着燕儿一前一后的回来了,一进屋小燕儿就嚷嚷着饿了,直到他看到桌子上的爆米花,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充满着好奇:“娘,这是什么啊?”
“这叫‘爆米花’是娘今天下午做出来的,你尝尝好不好吃。”沈木香习惯性的揉揉燕儿的肉嘟嘟的脸,直到燕儿的脸变了形才肯罢手。
燕儿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个,点点头:“好吃,好吃,爹爹你也来尝一个。”燕儿喂给楚行南一个,楚行南平时不喜欢甜腻的东西,没想到这乍一吃还挺好吃。小馋猫燕儿一口接着一口,中间不停顿,不一会盆就见了底。
“燕儿,少吃些,小心有虫牙,喜欢吃明天娘再给你做。”沈木香不禁嗔怪着小燕儿。
一夜风平浪静的过去了,竖日一早,楚行南坐在院子里磨刀,沈木香听见磨刀的声音,醒了过来,皱皱眉头,也暗自奇怪:怎么自己来到古代以后这么能赖床了呢?那不成是真的依赖了这里吗?
沈木香甩了甩头,将脑袋里奇怪的想法甩走,她起身穿衣,刚刚站起来,就觉得天昏地暗。
正专心致志磨刀的楚行南,只听见屋里‘咚’的一声,楚行南匆忙跑进屋里,只瞧见沈木香躺在地上,脸色苍白,他跑过去将她抱上床,着急的让那屋的燕儿去找大夫。
燕儿不敢耽搁,急急忙忙的去寻大夫,“大夫,您快走,我娘她生病了,还等你去救她呢。快点,快点。”
燕儿拽着已进入古稀之年的郎中,“小娃子,你慢些哟,老夫这老胳膊老腿禁不起这么折腾哟。”
大夫在燕儿后面叫苦连天,喘着粗气,等燕儿拉着大夫到家后,只看见那大夫满头是汗,上气不接下气。
“爹,爹,大夫来了。”燕儿跑进屋里,“大夫,你快看看我的娘子。”楚行南焦急地说道。
大夫喘了一口气,便为沈木香把起脉来,大夫先是疑惑,而后又确定的点了点头,起身向楚行南道贺:“恭喜恭喜了,夫人这是喜脉,已经一月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