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 > 卷2:第142章 宫中生变全文阅读

“好好的,怎么不住了呢?”何素有些可惜地说。

“定是有什么原因吧。”萧显重看着开阔的大厅也感概了一声。

这庄园着实修得不错,就这么荒废了成了义庄怪可惜的。

要说这庄园原是一位富商的别院,十几年前富商带了客人过来别院玩耍,不知怎么起了冲突,整院的人都被富商带来的客人给杀了,包括富商自己。这些前尘旧事,何素他们这样的过客自然无从得知,也与后事无关,不再赘述。

马车一到达庄园,巧枝看到里面比她想得要开阔,也没了先前的担忧。她和徐氏的另一个大丫头巧音叫来仆妇开始打扫,至少要把给徐氏住的屋子打扫出来。其他人也忙着把正厅打扫出来,反正正厅也没有家具,直接在地上铺上稻草就可以当床用。

庄园里也没有别的可取水的地方,只有后院有一口井,难得的是还在出水。常风在巡视庄院时发现了水井,还发现边上备着的水桶。

“幸好还能用。”赶过来寻找水源的仆妇探头说道。

常风点了点头,转身又去了别的地方。

赶了一天的路,白天还遇上劫道的人,一行人身心俱疲。晚饭时每人喝了一碗热汤后就开始犯困,等入了夜,屋里一片安静,像是所有人都陷入了沉睡。

庄子外面,五道黑影正在靠近庄子,若是仔细看,还能从里面发现有一个女人。

来人正是前面村子里的人,他们等到夜里,也不见狼哥他们回来,心下有些着急。想想总不想放过这些住进义庄的人,他们的马车里肯定有不少东西呢。村子里剩下的人合计后,就选了五个力气大一些的,让他们过来把人给绑了再说。

“这些人也真是的,反正都要被我们抓了,还非得住到义庄里来,害我们还得大晚上的过来。这天又冷,义庄里还阴森森的。”

有一个人盯着漆黑一片的庄院发起了牢骚。

“有什么阴森的,活人你都不怕,难道还怕死人。要是真有什么鬼怪,大不了再杀一次。”另一人回道。

“哼,瞧把你能耐的,要不是你怕血,你会跟我们一样留在村子里?”

“你!谁说我怕血了!”那人被踩到痛脚很是恼火,像是要跟回嘴的人拼命。

“好了,这时候时候还吵吵,也不怕惊起里面的人。”有人出来调停。

“怕什么,那药强着呢,能让人一觉睡到大天亮,打雷都吓不醒。”

说是这样说,五个人到底是不再出声。

庄子里的门是坏的,没法上锁,他们轻轻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刚刚他们在外面时觉得里头是漆黑一片,到了里面才发现大厅里还是有光的,正厅的中央放着一个火盆子,里面快要燃尽的木柴发出最后的余热燃烧着自己,希望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可惜厅里的人一动不动,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五个人在厅里看了一圈后,分散到看起来最能打的五个人身后,拿出随身拿着的绳子想要动手,刚抓到他的手腕,忽地跟前的人动了一下,反手就把要绑他的人按住了。

“哎哟!”

随着一声声的惊呼,五名贼人都被屋里的人绑了起来。

“堵住他们的嘴,关到后面的屋子里去。”常风吩咐道。

边上的人应了一声,押着他们离开了。

总算没有白白吃过一次亏,也没有白白给当教头的何素打下手,常风暗想。

他白天巡到后院的井时,就发现了不对。庄院因为平时没有人来,到处都积着灰尘,也就能很好地留下了来人的脚印。地上有一个很新的脚印,看尺码并不是派来探路那人的,那就只能是别人。再加上井边的水桶还有井壁上沾着的白色粉末,都暗示着井水有问题。

他马上将此事告诉了何素,两人商议后,决定要让护卫假装中毒,把之后摸进来的人一一处理。

在常风和何素的讨论中,一个村子会派出来绑他们的人肯定不会只有前面这五个,为此他们还强打精神撑了一夜,结果到天边微白,也没有等到另一波人。他们不知道狼哥他们的事,还以为是这村子真的没有壮丁。

这一夜于常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眠夜,于不远处那个村庄里的人来说也是一样。狼哥他们迟迟没有回来,派来义庄的人没也毫无音讯,好像这样人全都消失了一般。剩下的人一时不知要怎么办,报官是不能的,派人出去找又怕过去了坏了他们的事。

一直等到天蒙蒙亮,村长才让人先去找狼哥他们,这些事他也不想沾手,一切还是等狼哥回来了再说。要是他回不来了,他也不敢当出头的再让村民去动过路的人,这毕竟不是什么好营生。

派去找人的人到了昨天狼哥他们劫道的地方只发现一地的尸体,他们一惊,也不敢久呆,马上回去村子里说了这事。跟着狼哥出来的男丁都是村里的,相关的人家一听说自己的儿子丈夫死了,马上哭天抢地。村长还算清楚,哪怕里头也有跟他家沾亲带故的,他也没去想着哭,而是想到这些尸体不能被官府的人知道,不然会让官府联想到他们做下的事。

跟村里几位老人一商量后,他们组织了车马前去把尸体运回来埋了。

这当口也没有人记得昨天去义庄的五个人,倒是昨天给探消息的人指过路的妇人还记着,在众人乱糟糟的时候,她偷偷出了村子去庄子里探情况。

常风一行人天没亮就走了,昨天抓到的人他们也没有处置,只是绑了关进了屋子。他们这次出来得避人耳朵,也不可能把他们送去官府。

妇人找到关着他们的房间时,在门口站了许久。待她醒过神后,她转身去边上墙角捡了一块破砖拿着进了屋子。没一会儿,屋子里就传出压抑的惨叫声还有东西挪动的声音。他们昨天被抓后就被堵了嘴,没法呼救,更没法挣脱捆着他们的绳子逃脱。

等屋子里连压抑的惨叫声也停下后,只剩下重物敲击的声音,一下下的令人毛骨悚然。直到手里的砖块碎了,妇人才回过神,看了看地上再也不会动弹的五个人,露出一个诡异的微笑。她起身去了后院的水井,默默地洗净了手,抹去身上的血迹。

她还得回村子呢,得提醒村民们来找找那五个人才行,既然要办丧事就一并办了吧。

在离庄子老远的车队里,何素坐在马车里正昏昏欲睡。昨天她守了一夜,等着他们第二波人入侵,谁知他们竟然没敢再来,害他们白白等了一夜。那些个在大厅里装睡迷惑来人的护卫有几个估计是真的睡着了,可怜那些老实人,比如她,是真的一夜没睡。

这也就算了,为了赶路,他们早上吃的是干粮,何素一点也不喜欢吃干粮,她觉得自己的喉咙都被干粮堵住了,噎得她这会儿已经开始大脑缺氧。一想到这些都要怪路上的这些贼人,她就对放过那五个人的事感到不平,只是把他们关起来实在太便宜他们,应该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以后再不敢对过路的人动手。

夜里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会有另一波人,都不想花力气给他们一点教训;早上大家走得急,也不浪费体力,就连何素自己也没有想起这事来,更不会想到那五个人会被他们以前抢来的女人报复,以后再也不会犯事了。

坐在边上的萧显重有些心疼地看了她一眼,昨天的事他也听说了,其实守夜的事让护卫们来就是,她何苦也跟着守上一夜。外面那些个男人,竟让一个女人守夜,真该觉得羞愧。他也是得要羞愧的那一个,他竟然一点忙也帮不上。

车队经过昨日原本要去借宿的小镇时,没有停留,常风知道大家赶路都辛苦了,特意叫人提前去镇上打包了许多吃食,到队伍到了安全的区域歇脚时可以吃。

何素在吃到热腾腾的馄饨油条后,心情总算是好了。

“幸好夜里有惊无险。”何素感慨道。

萧显重点头,却没有接话,要知道夜里有人摸进来的事只有护卫和何素知道,他和月儿是被瞒着的。这会儿她脱口而出,估计是已经忘记先前瞒着他的事。他还不能假装自己听懂了,只得虚应着,免得她事后回想起来发现了什么。

其实萧显重大可以放心,何素是不会发觉自己说漏嘴的事的。

怕徐氏和几个丫头婆子夜里害怕误了事,常风也没有把夜里有人会摸进来的事告诉她们。当时女子,除了肖家一家里的何素,都是住在后面的一间屋子,门口有会武功的仆妇守着,常风也就不再多说让他们担心。

徐氏觉浅,白天虽累了一天,但夜里仍睡得不太好,外面发出的些许声响就把她给惊醒了。等她看到门口睡着的仆妇很是警觉地醒过来贴着门站着,便又安心地闭着眼躺着。后半夜她又醒了好几次,虽没有再听到其他动静,但总归心下不安。

早上巧枝见她气色不好,还特意拿了保胎丸给她用。这会儿徐氏的气色已经好些了,她吃了一个包子,觉得自己这身子也是矫情,当初在乡下时,那些怀着孩子上山下田的妇人可是连肉包子也吃不上的。

转头见肖家人也正就着摆在马车车驾上的小矮桌吃东西,徐氏心下有些羡慕,一家人到底要是齐齐整整才好,希望等她生下孩子后,朱应俭能安然回过来。

这会儿朱应俭正乔装成一般客商朝着京城而去,不管怎么样,他得去京城跟父兄见上一面,说不定会有他帮得上忙的地方。

两天后,他还不曾到达京城,就收到了京中密报,淑妃母子在宫中身亡。

收到消息的刹那,他的周身都是冷的。淑妃是他的小姑姑,是朱应俭的继祖母所出。他的继祖母只有这一个女儿,从小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又怕她将来出嫁了吃亏,家里兄弟不为她撑腰,对朱应俭的父亲还有他的几位庶出的叔叔一向和颜悦色。

不管原因为何,朱应俭的父亲叔叔还有他们孙子辈的人都领她的情,一家人和和乐乐的总好过争斗不休。府里的下人提到继祖母也没有人不夸她好的,也没有人不夸小姑姑知礼娴淑最是温婉。

这份温婉也许只是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当初家里要送小姑姑入宫,继祖母是不情愿的,无奈小姑姑自己愿意,他的父亲又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事才成了。小姑姑入宫后,深得圣宠,不久就怀了身孕,可惜那个孩子并没有出生。之后隔了许多年,淑妃才再次怀孕生下皇子。

家中祖父已逝,家里的中馈常在朱应俭母亲的手里,继祖母也不想多管,潜心在佛堂里为小姑姑念经。对她来说,偶尔被召进宫中看看外孙她就已经很知足了,只是她被召进宫中的机会不多,反倒是朱应俭的母亲时常进宫。

继祖母也没有过问此事,她怕是压根就没想到家里在图谋什么,只是不想给淑妃添麻烦。现在淑妃母子死了,也不知她会如何、朱家会如何,大乾的江山会如何。

“老爷,我们还要进京吗?”常春等朱应俭神色稍缓后才大着胆子问。

“进。”朱应俭咬了咬牙说。

他还不知淑妃母子的死因,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想来也安不上什么罪名,那就是要用忧思过度或者意外身亡为幌子,若是这样,倒牵连不到朱家。如果父兄到现在已然醒悟,朱家未必会惹上大祸,最多是蛰伏几年罢了。只要朱家子弟争气,知道低调做人一心向学,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只是二皇子气量狭小,未必就轻轻放过朱家。

朱应俭想起去年的一桩旧事,他之所以会在外面情势不明的时候匆匆离京险些阴沟里翻船,也与这桩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