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附庸风雅录 > 13、第〇一二章 过门不入全文阅读

将近凌晨,火车到达终点站河津。

临下车前,洪大少再次郑重警告同窗,不要暴露他的身份。万一要叫名字,务必记得叫大名。

一个女生笑道:“金土,你到家门口也不回家,太不孝了。”

一个女生揶揄:“金土,都到你家门口了也不请我们去做客,太小气了。”

洪鑫一甩头发:“本少爷过家门而不入。”这是火车上众人聊天时记住的典故。河津乃大禹治水之处,有禹门古渡遗址。把甩到侧面的头发拿手指捋捋,一脸精英神气:“采风完了还跟你们回京,上辅导班。”这理由充分符合他的实际情况,老师同学都信以为真。

宾馆接站的车子在车站等候,十几个小时长途旅程,人人疲惫不堪,爬上去昏昏欲睡。

“环球大酒店”是一栋崭新气派的八层高楼,也是当地最大最豪华的宾馆。时近春节,又是深夜,大厅里极其冷清。

胡以心拿着房卡分配住宿:“都是三人标间,女生8人加上我,正好3间。男生4人加方老师,一间3人,一间2人,自愿搭配。”

洪鑫道:“我跟方老师一间行吗?”

那三个男生都和他走得不近,求之不得。

胡以心望着哥哥,看他意见。方思慎点头:“行。”

进了房间,方思慎指指浴室:“你先用吧。”

洪鑫正琢磨怎么把话说得再狠一点,怎么威胁才对这书呆子更起作用,却见对方自顾走到桌前,放下背包,开始研究挂在墙上的液晶屏。

“咦,不是电脑,只有电视。”方思慎略微失望,打开背包翻出地图,坐下来细看。

方书呆太也目中无人,洪大少重重一跺脚,两步跨到靠窗的床位,将包“通”地扔到床上,噼里啪啦一气乱翻。一个哈欠袭来,实在困得厉害,抓起裤头,洗澡去了。

方思慎被他惊动,回头便看见一个硕大的背影进了浴室,赌气般“砰”地关上门。

在国一高,有不少洪鑫这样的学生,物质条件太好,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难以同步,成年人一般健硕的躯干顶着一颗幼稚得发白的头脑,感觉相当不和谐。

未成年。

其实不能怪他。

方思慎当下决定,应该再好好谈一谈。

所以当洪大少搭着毛巾穿条内裤从浴室出来,迎面撞上方书呆两道端正严肃的目光,吓得浑身一哆嗦。

“冷吗?”方思慎起身找到空调遥控器,上调几度。

“洪鑫同学,我想跟你谈谈。”

洪大少满身鸡皮疙瘩打颤。

之前每次选修课,他最乐意干的事,就是惹得从不发脾气的方书呆点名道姓批评自己,看他强忍着烦躁和怒气,一只手紧紧捏住板擦或粉笔,用故作平静的语调掩饰身为老师的无能与胆怯。每当那时,洪大少便心满意足地适当让步,等着下一次,再重复同样的程序。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只要听到那句慢条斯理的“洪鑫同学”,便心头冒火,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按说自打进学堂起,再没有第二个老师这么客气地称呼过他,这么平等谦和地对待过他,而方书呆其实对所有学生都同样谦和客气。偏偏洪大少总觉得那刻意的客气里头,那风度十足礼貌周全的表象底下,含着某种令他潜意识里非常厌恶的成分。

装蛋。虚伪。

明明视力很好,偏要眼镜不离身。明明气得要死,偏要一副我不和你计较的嘴脸。明明自己不干净,偏要摆出全世界就我最干净的恶心样……

“方老师,您想说什么?”洪鑫在床边坐下。他没意识到,每次受方思慎谦和礼貌态度影响,自己便会不由自主跟着装出一副彬彬有礼的假象,尽管这假象维持不了太久。

“关于上次期末考评的事,我想跟你讲清楚。除非我不教这门课了,否则评分方式和标准不会因任何个人因素改变。如果你执意要制造一些舆论,导致学校不再聘用我,我也没有办法阻止你,只能顺其自然。但只要学校没有提出解聘,那么我就会坚持把这门课上完。”趁着洪鑫洗澡的工夫,方思慎重新做了全面考虑,语气平淡而坚决。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到的那些文章。你应该知道,事情早在大半年前已经发生,并且曾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当时不曾让步,现在更加没有必要。你能做到的,最多不过是让我失去这份兼职,无法造成任何更大的打击。”

见少年抬头挑起眉毛,方思慎微微一笑:“说到底,你跟我,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那些文章对你来说,不过一些可以拿来威胁老师,换取考试分数的八卦。对我来说,却曾是刀刀见血的杀招。你不会明白,我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即使如此,我也没有后悔过。也许不妨这样比喻,你的举动,好比闯入另一个战场的孩子,战争早已结束,而你呢,举起捡来的断刀,威胁要杀死一具尸体。”

方书呆的表述方式奇特而陌生,洪鑫有些茫然:“你说的……什么意思?”

“你想想,能明白的。”

“你是说,我威胁不了你?”

“是的,你威胁不了我。”方思慎点头,宛如陈述一个最客观的事实。

“我上次没有跟你解释,是因为我很讨厌你威胁人的动机和行为。后来想想,你是学生,又是未成年人,我至少应该告诉你为什么。”

方思慎已经顾不上考虑对方可怜的自尊,直言不讳。

洪鑫听见那句“我很讨厌你”,反而心头一松。也不知怎么就被那句“未成年人”分了神,脱口反问:“你几岁?”

“嗯?二十六。”方思慎对这种突然袭击最没防备,开口就照实招供。不过他说的年龄,是东北民间算法。他头年十二月才过的生日,刚满二十四。

“我二姐也二十六。”洪鑫盯着方思慎的脸瞧了一会儿,“你看起来比她小多了。”他幼时由二姐照看,比妈妈还亲近。不过,也因为如此,在十七岁的洪大少看来,二十六已经是老头子一样的年纪了。

方思慎有点尴尬:“你问这个干什么。”把话题拉回去,“我从来没有说过让谁不及格,假期补做都可以接受,为什么你宁肯用那样不正当的办法,也不愿意试一试?”

洪鑫也不知听进去没有,忽然凑近,伸手摘下他鼻梁上的眼镜:“你明明不近视,干嘛成天戴着这个?”

方思慎平光镜渐渐戴习惯,经常想不起来摘掉。被洪鑫吓一跳,倒也没把少年人的莽撞唐突放在心上,将眼镜抽回来放桌上:“这样比较像老师。”

洪大少又盯着他的脸瞧一会儿,点头:“也是。”

方老师继续把话题拉回去:“你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能力试一试?事在人为,只要动手做起来,并不见得有多难。”知道他各科成绩差不多都是倒挂,问,“难道你打算每一科老师都这么对付,挨个威胁恐吓?”

这话戳中了洪大少的痛处,冷着脸憋半晌,怒道:“你以为老子自己想啊!老子在河津不知道过得有多爽!老头子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把老子丢到京城不管死活!那些变态的公式,还有该死的蝌蚪文,老子八辈子见都没见过,试什么试!如今搞得有家不能回,到了家门口跟下水道的耗子似的在外打流,老子,老子……”

哽住,站起身一脚踹在床头挡板上:“老子困了,老子要睡觉!”抖开被子,四仰八叉躺下,眼眶发红,气哼哼地瞪着天花板。

方思慎知他要强,不肯当着人掉眼泪。想一想,轻声道:“你之前说寒假返京补课,其实未尝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次带队的胡老师,据我所知,很擅长点拨学生怎么考试,有机会你可以问问她。”

“哼!”洪大少翻个身。心说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个书呆子瞎了眼,喜欢那种狐狸精女人。

方思慎与人交往一向被动,这已经是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格外关注。见他不领情,便不再提,重新拿起桌上的地图:“你是本地人,禹门古渡去过没有?”

“没有!”

“太史公墓呢?”

“没听说过!”

“怎么可能?”

洪鑫猛然坐起:“没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这种破事,我干什么要吃饱了撑的骗你!”

方思慎愣住,随即道:“我没有不相信你的意思。”

奈何洪大少完全不管他说什么,兀自控诉不停:“哼!你们都知道是要来河津,串通好了不告诉我,存心看我出丑是吧?要我丢脸是吧?一个个不安好心……”

自己不学无术,还有脸叫嚣听了课;身为太史公同乡,一学期都记不住籍贯,反口赖到别人头上,真是丢脸丢到祖宗坟头去了。方思慎懒得理他,后边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料想他也不知道,都不问了,起身收拾洗漱,根本不搭腔。从浴室出来一看,洪大少爷居然满脸气鼓鼓的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学生们补觉,两位老师和导游商量行程。河津旅游并不发达,又是一年中最冷清的时候,说是导游,其实不过一个临时打工的当地闲汉,负责带路。学生们出行,租的就是宾馆的车。

问起太史公墓的具体地址,导游一脸茫然:“太史公墓?俺们河津哪儿有这景点?”

胡以心道:“这儿是太史公老家,怎么会没有他的坟墓?资料上明明写着有,你别蒙我们。”

那导游道:“哎呀妹子,俺怎么可能蒙你!历来到河津的游客,一看禹门古渡的龙门峡,二看薛仁贵的寒窑,没听说谁要看太史公墓的。太史公……对了,对岸韩城倒是有座太史祠,听说附近还有个大坟头,你们说的是不是那儿?”

方思慎摇头:“韩城确实也有一座太史公墓,但据传只是衣冠冢。河津辛封地界应该另有太史公安葬之处。”

“辛封?那都出市里了,远着呢。”导游念叨着,忽然拍手,“想起来了,辛封村北头有一大片古坟头,说是司马家的祖坟,人都讲那些土堆子前的石头怕不下两三千年,莫非你们找的是那里?”

方、胡二人喜出望外:“既是司马家的祖坟,那就对了!”

导游搓手:“那地方偏得很,根本不是景点,路也不好走……”从来导游带团,卖票和卖东西的地方才能产生回扣,最不愿去非景点。

“这是学生们搞调查,不是出来玩儿的。给您加一百块劳务费,帮我们找个熟路的稳当司机,成不?”胡以心笑盈盈的。

导游二话不说:“成。”

方思慎问:“不知道《河津县志》收藏在哪里?是图书馆、博物馆,还是文化馆?”

“这……还真不知道。”导游有点不好意思,“俺让宾馆的人打电话帮你们问问。”

一圈电话打下来,竟花了个多小时。原来因为城区几次拆迁,共和之前的旧版县志早已丢失,十年前编了一套新版,收在文化馆里。好不容易联系上文化馆保管钥匙的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是从京城来采风的,大为激动,直呼要立刻通知馆长,为中央来的同志们接风洗尘。再三推托不掉,胡以心一声咳嗽,拿出班导训学生的派头呵斥一通,才把事情搞定。

那导游反而比较明事理,陪笑:“俺们河津这地方吧,来视察的领导多,要不宾馆怎么盖得恁的气派呢!就是从来没有领导视察到文化馆的……”

最后敲定,下午看禹门古渡和龙门峡,第二天往文化馆查资料,第三天实地考察辛封司马祖坟,第四天和第五天过河参观韩城太史祠及博物馆,然后返回河津,坐当天夜里的火车返京,第六天,也就是除夕下午抵达京城。

方思慎又跟着导游找到附近一家复印社,打印发给学生的资料和讲义。

午饭后,宾馆中巴载着京城来采风的师生一行前往黄河岸边禹门古渡。

老远便望见一带混黄的江水奔腾翻滚,最窄处架了一座钢索桥。那水被两岸石壁束缚着,犹如旺火灶上一锅疯狂沸腾的泥汤,似乎能把铁桥钢索都熔化掉。

“黄河黄河,原来真的这么黄。”一个学生喃喃自语。

汽车就停在桥头。众人下车才发现,脚下峭壁离水面至少十几米。岸边尽是平头方崖,层层叠叠,远看只觉厚重,离近了才发现有多险峻。因为常年被河水冲刷,山崖寸草不生,光滑如镜,尽管还隔着好几步距离,也叫人不由自主紧紧抓住护栏,生怕脚下一个出溜,便万劫不复。

胡老师使劲拍手吆喝,把学生召集拢来,围成一圈。

学生们展开手里的资料,听方老师讲解。水声轰隆,必须放开嗓门吼叫才听得清楚。

“各位同学,咱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禹门古渡。桥头有块石碑,一会儿大家可以去观察观察。以这座桥中线为界,这边属晋州河津,那边属关中韩城。现在请同学们往两端看,提问,桥为什么建在这儿?”

马上有学生回答:“因为这个位置最窄。”

又有人补充:“因为两边的山差不多高。”

方思慎点头:“没错。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这就是龙门峡,传说中鲤鱼跃过去能够变成龙的地方。《太史公自序》里说:‘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既然叫做‘门’,自然两边都是,那么太史公究竟生在龙门的哪一边呢?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河津与韩城争夺太史公故里名号,一直争不明白的原因。”

“啊!”学生们望着一水相隔又被钢桥连接的两岸峭壁,恍然大悟。

方思慎举起手里的地图:“太史公自己说生长在‘河山之阳’,毫无疑问,‘河’指的是黄河,‘山’指的就是龙门山。根据‘山南水北谓之阳’的惯例,河津位于黄河北侧,因此有人认为他应当是河津人。但是也有很多人提出,黄河在这里只有极短一段为东西走向,整体却是南北走向,古代地名也有‘山东水西谓之阳’的习惯,所以认定黄河西面的韩城才是太史公的故乡。”

学生们的兴趣都被吊了起来,纷纷拿着地图对照实际地形仔细察看。

“所以,”方老师大声宣布,“咱们这次采风的任务,就是找出太史公真正的故乡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