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贾敏的红楼生活 > 14、第十四章全文阅读

从贾母房中出来,见识到了贾敏送给贾母的好东西,王夫人迫不及待的拿过贾敏送的端午节礼礼单详看。本来因为贾母的言语而心情不好的王夫人看到礼单之后,脸色再也维持不住,一下子沉了下来。

单子上东西倒是不少,大盒里面装着小盒的上好胭脂宫粉、一盒上等的文房四宝,一盒苏样各式荷包,一盒苏绣的手帕汗巾扇络,两盒金银、宝石、珊瑚做的坠角及各种零碎的小东西,两盒时新的金银首饰,一套五福连云、一套万字不尽花样的全套琉璃碗碟茶具,十匹各色流行花样的锦缎,几件粉彩闲彩瓷器,几幅大件的绣品,几部新书,一些江南特色吃食……除了一座比较贵重的金雕玉琢的西洋座钟外,大多是华而不实的物件。

见识了贾母那里的好东西之后,让王夫人对这次节礼有了很高的期望。如今不仅期望落空,就连她一开始的期待都不能满足。这些东西看着贵重,但是基本上属于能看能用不能花的,而且像杯碟、瓷器、绣品等东西,这些除非是精品或者绝品,否则根本做不上价。况且家里也不缺这些东西,如今库房还堆着一堆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听说王夫人从贾母房中出来,周瑞家的指了件事为借口来见她。站在一旁,看见王夫人的脸沉得如水,知道她心情不好,觉得这个时候来触霉头似乎有些不妥。

“不是说姑太太的单子上的东西一共价值三千多两,怎么上面都是这么些个不值钱的东西?就算江南的物件比京里的金贵又能贵到哪去?若是家里银钱紧张,不送也没人挑她这个理,何苦打肿脸充胖子,来蒙人,当人家都是傻子不成!”王夫人看着礼单越看越气,一肚子火没处发,将礼单掷到地上,恨恨的说道。

礼单不过轻飘飘的一张纸,被王夫人这么一掷,飘飘悠悠的落到周瑞家的身边。周瑞家的下意识伸手一街,将礼单抄在手中。周瑞家的飞快的向上瞄了一眼,其实她就是不看,也早从下人的七嘴八舌中知道个七七八八了,她一声不响,将礼单恭恭敬敬的放在了王夫人手边的炕桌上。

气了一阵,王夫人纳闷的道:“不是说姑老爷今年升了从三品,又是在盐政上,怎么今年的礼和去年的价值相差不大?难不成姑太太在府里的处境终究没有像她的陪房说的那么好?”言语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贾敏待娘家甚厚,每年年节的礼都是丰丰富富的,而且以前只要林海升了官,这年节里的礼都会加厚。可是今年却和去年的相仿,没什么大变化。王夫人虽然在内宅,再没见识,也知道盐政是个肥差,按道理讲,贾敏送来的节礼比旧年也该芝麻开花节节高才是,可是如今看来,不仅没增,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不如。因此王夫人才会有此猜测。

周瑞家的听到王夫人这般不知足的话,心中暗自腹诽,这还不知足,难不成人家把整个家都给你搬来你才满意不成!不过她惯是会做人的,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自然是顺着王夫人的:“太太虽说是猜测,可是也有那么几分道理。不然姑太太和府上一向是亲厚的,怎么今年简薄了不说,就连送来的日子都晚了。只怕姑太太在家里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呢。”

听周瑞家的这么说,王夫人觉得更是坐实了她的猜测。一想到贾敏在林家处境不妙,她就打心底高兴,眼中都冒着喜悦的神色,偏嘴上还说:“这也难怪,我们家这个姑太太在家的时候就是个高傲的主,嫁了人,性子也没怎么变。姑老爷都快四十了膝下才有一女。按道理说,到了姑老爷这个年纪,姑太太生不出男丁,怎么也该让府里的姬妾生育,好让林家有后才是。可姑太太那个性子哪里是容得了这个的,所以至今姑老爷的妾室无一人生育。姑老爷就算是个再大度的,也该着急了,幸好姑太太是个有福的,这个时候怀上了身孕,否则……”

话虽没说完,可是言中之意不言自明。周瑞家的听王夫人这么说,眼角忍不住跳一跳。从来没听说过娘家人盼着出嫁的女儿被休弃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你做如此之想?何况贾敏以嫉妒无子而被休,难道贾家的名声就好听了?贾家的下一代女儿还想不想议亲,出嫁了?这里面可是包括你生的大姑娘元春!

再说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不过就是肚子争气,有儿子傍身罢了。要论嫉妒也不予多让,二老爷身边的几位姨娘,才进门就被你找到错处打发出去了。为了彰显你的贤惠,纳了周姨娘,又一早就被你弄得无法生育,如今躲在一旁一声不吭,只比死人多口气。

赵姨娘不过是个家生子,因为生儿育女才抬上来的,哪里和你这样一个生了出息的嫡长子和讨老太太欢喜次子的大家出身正房夫人相比,可是还不是容不下!单看她生下的孩子,最大的还比你这边最小的小,就可见你的厉害了。周瑞家的想着王夫人不动声色的对赵姨娘或明或暗的打压,不寒而栗!

尽管屋里只有她和王夫人两个,周瑞家的也不敢接王夫人话茬,她心里明白,这个话题不是她这个做奴才该说的。因此站在一旁一声不吭。况且贾敏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如今府里虽说是太太管家,可是真正当家作主的还是贾母。若是这话有一丝半点漏到贾母的耳朵,王夫人是太太,主子,自然无妨,可是她再体面也不过是个奴才,要打要杀要卖还不是主子一句话。

幸而王夫人不在贾敏身上多做纠缠,又道:“本来想着用姑太太送来的东西来应付最近的人情往来,如今,你也看到了,送来的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这些能做什么用?少不得我还得拆东墙补西墙。外面的人情往来我厚着脸皮,拼着让人耻笑,略简薄些也勉强能搪塞过去。但大老爷那里可是糊弄不了的。”

顿了一顿又道:“就为我和老爷住在正房,我这边又管着家,因此那边平日里看我们好像我们占了多大便宜似的。这还不都是老太太的吩咐,我们做儿子和媳妇的哪敢违逆老太太的意思。平日里那边有什么要求,我们这里可是不敢有一点怠慢,好生供应着。若是迟个一时半晌就说我们怎么怎么苛扣他们。偏这样还不能让人满意,隔三差五的总的弄出些幺折子折腾一番。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真当这个家好当呢,里里外外操心的事情一大堆,我倒是想躲个清闲,只是老太太又不许,少不得还得每日忙得要命,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累得要死。偏人家看着还眼气。就为了这两日银钱不凑手,大老爷那边的银钱,我这边拖延了几天,那边抱怨的话可就出来了。”

王夫人叹口气,抱怨道:“我一个弟媳妇也不好和做大哥的辩白,少不得忍着气张罗,可是大老爷那边一张口就是一千两银子,真当这银钱来的那么容易。如今家里产业不比从前,偏各处又不能俭省,况且又过了个端午节,花钱的地方多着呢。若是一二百两我兴许还有法子从别的地方挤出来,可是这一千两我是真的挪不出来。可叹我又没个三头六臂,变出这一千两银子。大老爷那边拿不到钱,届时又是一场气生!”

周瑞家的知道王夫人这话只能听听而已,若是让她搬出正房,交出手中管家的权利,那是绝对不肯的。陪着笑道:“太太尽管放心,太太为这个家上下操持,老太太和我们这些做下人都看在眼里。太太对大老爷那边如何,我们也都是尽知的,所以大老爷那边就是有什么风言风语,不过是一些黑心的小人下流种子羡妒的挑拨之言而已,大家也都不会当真。”

宽慰完王夫人,周瑞家的又道:“至于大老爷那边的一千两银子,太太不必忧心,姑太太送来的端午节礼里有一千五百两银子,其中五百两是孝敬老太太的,剩下的一千两已经被大老爷那边提了去,所以太太这边很是不用出这笔银钱,不用着急了。”

“什么!”王夫人听周瑞家的这么一说,惊怒的起身站起,旋即感觉有些失态,复又坐下,努力按捺下心中的怒火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礼单上怎么没有写明还有这笔银子?”难怪她看着这礼单觉得有些寒酸,不像三千两的礼,原来大头在那。王夫人将手边的礼单拿起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并没有注明这笔银钱,因此挥动着礼单问周瑞家的。

周瑞家的没想到王夫人竟然对此事不知情,心中暗恨自己一时口快,赶忙说道:“太太不知道吗?这次姑太太礼单总共是两张,太太手里这张是物件的,另一张是银钱方面的。当时姑太太的节礼送来的时候,不知怎的被大老爷那边知道了。大老爷按照单子上的注明把老太太的五百两送了过去之后,剩下的那一千两银子连帐都没入就直接截了过去。”

“好,很好!真好!……”王夫人看着礼单,气急败坏,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凭心而论,贾敏的端午节礼总价值逾三千金,抵得上一个田庄一年的出息,可是物件中珍贵的都是送给贾母的,足有一半的价值,占了大头。王夫人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克扣下给贾母的东西,何况单子还在那。剩下一半价值的东西,看着多,可是按照人头分分,根本剩不下什么。

贾敏的端午节礼送来,满府皆知,她若是不分下去,自然会被人怀疑暗自扣下了,这种直接被人怀疑的事情,她自然不会做。而且有些东西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给家里几个孩童的。下剩的这些好多都是看着值钱,真正拿它去换钱又不值几个。

一千五百两银子,她连个影都还没见到就已经被人截胡了,虽然知道到了她手中只怕也留不住,还是要给老太太和大房送去,可是大房如此行事,根本是没把她这个管家太太放在眼里,径自给她没脸。幸好,从周瑞家的口中知道了这件事,是在自己的屋子里,而这屋里除了周瑞家的这个陪房之外再没有外人,否则,若是在府里其他地方,当着其他人的面,她露出不知道这件事的模样,可是当众打脸了。

王夫人气怒之极,只是没有弟媳妇和大伯子置气的道理,况且贾赦的行径她一贯又是知道的,那个月不闹上几出,她都习惯了,气也白气。而且终究比不得贾敏这边大笔银钱从眼前过,却看得见吃不着的肉疼,因此道:“偏姑太太古怪,好好的一张单子又不是写不下,非要分成两个单子,她也不嫌麻烦!……”

想到落到贾母手中的好东西和连边都没摸着的银钱,王夫人真怒攻心,不知不觉的勾起她对贾敏的前事旧恨,冷笑道:“我们这位姑奶奶就是事多,到底是读书识字的人,又是从老太太肚子里出来的,我这个‘粗俗不堪’的二嫂哪里入得了人家的眼。”

王夫人越说越气,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了出来。“当年还小的时候因为得人意处处压了我一头不说,就连我出阁她也要伸手管管……,这些事情我都不计较了。只是如今她已经出阁,早已经是人家的人了,怎么手还伸的那么长,连珠儿的婚事也要插上一脚,她一个出嫁的姑奶奶管的那么宽做什么?自己生不出儿子就来巴着别人的儿子!可气的是老爷和老太太不知道被她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真被她给哄骗了去,可叹的是我的珠儿,这样的家世,这样的人品,等中了举做了官,就是驸马都做得,却按照她的意思给珠儿说了一个穷酸官家里出来的女儿!都出嫁了还不让人省心!”

自小她就对妩媚风流处处比她高一头的贾敏很是羡妒,等长大说亲的时候,因四大家族联姻,就把她许给了贾政。其实当时王家看中的是袭爵的贾赦,只是当时贾代善对于贾赦早有安排,因此退而求其次,选了贾政。当然,这种秘事身为后辈的王夫人她们自然不会知道,而长辈也不会在她们跟前提起。

王夫人所说的什么贾敏在她出嫁的事上插手,指的是当年贾敏听说贾政定的是王夫人而闹出的事情。在贾敏看来,像贾赦这样不喜书香的反而娶的是清流出身的女儿,而自幼酷爱读书的贾政却娶了个不通文墨的王夫人,未免有些错配鸳鸯,为什么不给贾政也娶一个读书识字的女子,这样夫妻两个琴瑟相合,夫唱妇随岂不美哉!

贾代善这样安排是有用意的。给长子安排读书人家的婚事是因为长子要袭爵,将来支撑门户,这样两面逢源,对贾赦将来的仕途有利。这个时候的贾赦表现的还没有老了的时候那么贪花好色,腐朽无能,还算是个合格的继承人。尽管贾代善在两个儿子中更疼贾政,但是他还是拥护嫡长继承的制度的。对贾政偏爱,是因为他喜读书,在他身上贾代善寄托了“由武转文”的希望,也是因为一样是儿子,只是因为出生晚,就没了爵位,所以偏疼些不免有些补偿的意思在里头。

虽然贾代善打算“脚踩两只船”,想着家族绵延才想着打入文官阵营中,但是在事情未成之前也不能丢失当初家族的基础,起家时的“大本营”不是。何况贾政是读书人,可以把他划分到“清流”中,娶了王夫人,又是和武将连上,也符合贾代善制定的“脚踩文武两道,左右逢源,相互提携帮衬,使家族长盛不衰”的家族发展大计。

当年贾敏年纪小,不懂这些弯弯绕绕,就问了出来,但是她并没有插手到哥哥婚事的意思。而且当时贾敏也没觉得这事是不可对人言,当着许多下人的面坦坦荡荡的就问了出来。下人嘴不严,不免就把话传了出去,只是话传多人就变了样,等到传到王夫人的耳中就不免变了味,变成贾敏嫌弃王夫人是不通文墨,为人粗俗不堪等等不好的话。王夫人不去怀疑这些话的真实性,反而信以为真,让本来就对贾敏有心病的她对贾敏心中暗恨不已。

毕竟当时贾王两家已经确定联姻,若是贾家因为贾敏的话取消了婚事,那么被退婚的王夫人名誉受损,哪里还能再嫁到什么好人家。王夫人也是个见识短的,根本不知道这种事关家族利益的事情,哪里是贾敏这么一个小姑娘只凭个人喜好反对而能取消的,何况从头到尾贾敏也没想过要反对。

等到王夫人嫁入贾家,贾母正在教导贾敏理家,越过儿媳径自把贾家交给贾敏管理。当时贾赦的夫人身为有管家之权的长媳都不曾说什么,偏因为对贾敏有心结的王夫人作为小儿媳妇却心有不忿。姑嫂关系本就难处,何况王夫人本就看贾敏不顺眼,贾敏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自然不会俯就。姑娘是娇客,做媳妇的就不免低人一头,何况婆婆又比不得自己的母亲,处处包容。王夫人又是初来乍到,心态尚未从姑娘的尊贵中转变过来,最后导致王夫人虽不至于视贾敏为仇,却也相差无几。

等到贾敏出嫁,王夫人心中暗暗称愿不已。后来贾敏随夫赴任,远在异地,更是碍不着王夫人的眼,况且贾敏嫁人之后虽然称得上如意,但是只是多年无子这一条,就已经让王夫人心中暗自称快。知道贾敏过的并不算好,王夫人心中对她的郁结也就压在心底,再不提起。当府上与贾敏来往的家书中提到贾珠十四岁就进了学,大有出息的时候。已经出嫁多年,跟随丈夫四处奔走,见识大涨的贾敏早就明白了父亲当年安排众多子女婚事的用意。因此就在回信上中提到贾珠若是说亲,最好还是娶个书香门第出来的姑娘才好。

这话深和贾政之意,贾政自认为是读书人,选长媳,自然就是诗书世家出来的。可是王夫人的观点正相反,她想给贾珠说一个父母双全,家有世爵的公侯之女,是不是读书人家根本无所谓。当然,若是即有世爵,又读书的人家就更好了。本来给贾珠说个书香出身的媳妇,若是贾政先提出来,贾敏附和,也就没什么了。偏偏这个意见是贾敏先提出来,哪怕她和贾政是不谋而合,在王夫人看来,也是贾敏蛊惑了贾政和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