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二重铜花门 > 32、第 32 章全文阅读

当天晚上, 李华和江氏就跟着李克夫妻回院子了。李克托辞明早还要出门,只在门口客气了两句就先回屋了, 不说跟李华这个从小长大的兄弟好好的叙一叙别离之情。还是赵氏送佛送到西,没跟他学, 亲自领着李华和江氏去给他们腾好的屋子。

给他们夫妻两个安排的是左边的厢房,里外三间。最里面的屋子有一张大炕,能横着躺下五、六个人,铺盖都是新的。中间的屋子摆着八仙桌和凳子,靠外的小屋放着一张榻。

两个大包袱放在梳妆台上,旁边铜镜、小妆镜和胭脂水粉一类样样齐全,因为还要守孝, 所以备的都是一般的妆粉, 没有过于明艳的颜色。

赵氏把他们送进屋,领着到各屋看了一圈后,拉着江氏的手说:“厨房里有热水,一会儿我让丫头去打一些来, 你和二弟梳洗一番再睡。”

这时她的大丫头香儿手里捧着一摞衣服进来, 她指着衣服又对江氏道:“这是赶着新做出来的衣服,你和二弟先凑和着穿。”她拍拍衣服,香儿便托着送到江氏面前让她细看。

衣服都是新做的,工细料好。江氏连摸都不敢摸,满脸惊喜之色。她的胆子这么小,赵氏非但不嫌弃,还拉着她的手把那衣服抖开了看。

“准备得太匆忙了, 尺寸都是比着你大哥和我的尺寸做的,等明天再请裁缝婆子来做几身。”

江氏连连摆手,结巴道:“不用请裁缝,我会做衣服。”

“我还要请弟妹帮我呢,这等小事还是让裁缝做吧。”赵氏呵呵笑,不敢说怕江氏做的衣服不合身,或者太土气,免得李华过年遇上亲戚客人什么的丢人。

“行了,你们歇着吧,明天我再来找你说话。”赵氏交待完就走了,江氏跟着送出去,一直送到赵氏他们住的正屋门前才回来。

屋里留着两个小丫头,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两人一个把铜壶提进来,一个帮她掀帘子。江氏刚好要进门,瞧见了赶紧上前帮小丫头把铜壶提起来,倒让两个小丫头吓了一跳。

江氏干笑着提着铜壶进去,一边道:“我来,我来就好。两位姑娘不必忙了。”

两个小丫头回过神来就立刻跟上去,三人进了屋。李华倒是已经把包袱里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床也铺好了,见江氏提着一壶热水进来就去接,然后就看到她身后跟着的两个已经不知道怎么办好的小丫头。

这么多年连李华都不习惯让人在屋里侍候了。

小丫头不敢去抢江氏手里的铜壶,于是一个去拿铜盆,一个去捧手巾、皂角等物。然后站在一旁等着侍候主人洗漱。

可是江氏倒了水,直接蹲下来给李华洗脚,两个小丫头傻愣愣的看着。还是一个机灵点的脸刷得红了,拉着另一个把东西都放下躲到外面去了。

李华等人出去了才敢笑出来,还不敢笑出声,掩着嘴低头笑得双肩耸动。

“你笑什么呢?那只脚给我。”江氏把他的两只脚当萝卜似的一通狠搓,还抱怨:“忘了带块丝瓜布来,你这脚干搓洗不干净。”她抬头问,“你们家用什么东西洗脚?”

李华早笑得直不起来腰了,趴在炕上吭哧吭哧的笑。

江氏就着他的剩水洗了脚,看铜壶里还有大半壶的热水,觉得干放着可惜了,于是解下头发准备洗头。

李华过来帮她倒水,等洗完了看到梳妆台上有头油,干净拿过来帮她通头发。江氏顶着香喷喷的一头长发喜欢得不得了,一个劲的摸个不停。

夫妻两个上了床,江氏一边要晾头发,一边还想跟他说话,也不急着睡觉,干脆把赵氏送过来的衣服拿过来看。因为衣服是比着赵氏和李克的身材做的,所以江氏穿赵氏的衣服尺寸有点肥,李华穿李克的尺寸就小了。

江氏先把她自己的衣服挑出来一件颜色最暗,以她看来最不好的改了尺寸,剩下的她要带回家去呢,这么好的衣服她平常可舍不得。

她凑着烛光缝衣服,李华道:“行了,别再缝了。你的眼睛已经不行了,再糟蹋就成瞎子了。”

“这灯多亮啊,没事。”江氏在鬓间抿抿针,问他:“我看大哥不想咱们回来。”

“哼。”李华给她把灯拿近些,说:“他以前就那样,你也不用理。”

江氏道:“我看大嫂是个好人。”

“你又知道谁是好人了?”李华说,“就你这心眼,让人骗到老家也说人家好呢。”

江氏瞪了他一眼,又笑道:“我看她挺客气的,也没有瞧不起人。”她手脚快,一件衣服这时已经改好了,只是简单把领子、袖子和下摆改短一些,长的地方都收进去了,这样也不费布。

“行了,别再动针了。”李华见她去拿第二件,一脚把包袱踢到炕尾去了。

江氏赶紧爬过去把包袱捡回来,好好的放在一边,说他:“你这副少爷脾气什么时候改改?”她搂着他替他揉胸口,说:“我知道你不高兴回来,我也不喜欢这里。咱们早点回去就行了。”

李华抓住她的手,“今天看了大嫂,你嫁给我委屈不委屈?”

江氏的脸瞬间红了,李华看着她,就算她连这家里的丫头都比不上,他也觉得她是好的。

“能嫁给你是我最大的福气……”江氏羞涩的靠在他身上,他也伸手搂住她。

当时江氏只是在乡间野地里乱跑的一个野丫头,家里连鞋都没有给她穿。她就那么赤着脚,头发蓬乱,双手都是泥的站在他面前。

他是个贵公子呢,穿着那么好的衣服,一看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一个比他还好看的男人。

后来,他变成了他们家的亲戚。江氏听说过家里以前卖过好几个姑姑,得来的钱救了家里人的命。他是四姑姑的儿子,特地回来替四姑姑寻亲的。

爹说家里对不起姑姑,不肯要他的银子。然后,他对爹说要娶她,江氏都高兴傻了。爹说以前家里卖掉几个姐姐的时候他还小,没办法,但是他绝对不肯卖自己的女儿,所以她才没有被卖掉。村里人都说爹傻,但是现在他们都说爹是聪明人,还有人说是爹没有卖掉女儿,积了德,所以老天爷报答他呢。

他娶了她,不嫌她丑,不嫌她土。他还用带来的银子买了五十多亩的地,盖了五间大瓦房,让爹娘跟他们住在一起,还送弟弟去学堂跟着老秀才念书识字。

后来姑姑也回来了,家里还请了工人。村里的女人都羡慕死她了,都说她上辈子肯定是烧了高香才能嫁了这么个好男人。

江氏想起以前,靠着李华觉得心里比蜜还甜,说:“村里的人都羡慕我呢,上次二婶就说一定给她家的丫头找一个像你这样的姑爷。”

现在想起来她都觉得像做梦。“我还怕福气太大,有一天醒过来菩萨把我收了……”

李华捂住她的嘴,“胡扯。”他搂着她心里就踏实,“我刚过上几年好日子,菩萨就是看在我受了十几年的委屈也不会把你给夺了去,不然就是老天爷不公!”

吹了灯,夫妻两个继续说悄悄话。

“……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江氏小声道。

“也没什么。大嫂这人看不透,你别跟她太亲近了。”有李克在,李华看赵氏总觉得不放心。江氏一辈子没出过村,她太憨厚了。

“我都听你的。”江氏柔声道,“那……太太呢?太太是大妇,她会不会也……”

李华想了想,还是不敢跟她交底,免得她说漏嘴,只能简单嘱咐她:“太太是个心地宽的,你没事的时候就在屋里待着,如果太太找你去说话就去,问什么就答,别乱添话。也别胡说八道。”

江氏有点忐忑,“哦……那太太要是问起婆婆的事呢?”

“……总是要问几句的。不过太太不会为难你,放宽心就是。”李华觉得张宪薇一定会问起他的姨娘江氏,但是她也不会想要做什么。以前他就觉得这个大娘心地虽然好,但是说到底她事事都是站在李显的一边的。

所以他的姨娘小时候就教过他,让他千万不能在张宪薇面前抱怨李显和李克,还有朱锦儿。李华当时年纪小,也有一些心眼。他曾经想说服姨娘去投靠张宪薇这个大妇,一起对付朱锦儿。

但是他的姨娘教他道:“这些都是小道。少爷要是总在这上面钻营,人心就该长歪了。何况太太怎么会把朱氏放在眼里?”

他不相信:“太太就不生气?”

“太太为何要生气?”他的姨娘搂着他小声道,“你只看朱氏风光,可她再风光,什么时候越过太太去?太太要卖她也是一句话的事。你别看太太一直没有生养,她就是这辈子都不生,也是李家大太太。朱氏和你姨娘就算生了儿子,这辈子也上不了台面。”

李华似懂非懂,后来却慢慢明白了。他也就不再存心想讨好张宪薇,让他们母子两个能够过得更好。因为不讨好,也不会有人故意糟蹋他们。讨好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心一放宽,他就看出朱锦儿不管怎么折腾,她的位子也不会动一动,就算她能自己住一个院子,可跟着张宪薇住在一起的他的姨娘也没有受一点委屈,相反,只要是张宪薇有的,总会记得也给他的姨娘送一份。小到一盘菜,大到过年的衣服和首饰。

院子里的下人在张宪薇的眼皮底下,对他姨娘不敢有丝毫不敬。

同样的,不管他做的有多好,李显的眼中只有李克。

后来去姨娘家乡的事,娶了江氏的事,还有在那边安家的事。他只是顺势而为,能把姨娘一起接出来就心满意足了。

李华对李家没有一点想法。上面有李显在,他永远也沾不上李家一指头的便宜。凭心而论,李显待他虽然不够尽心,但也没有撒手不管。他出来时带了四百两银子,除了买地、盖房、修坟和办喜事还余下了一百多两。之后每年李显都会再给他送五十两银子,几年下来他也攒了一些家底了。

这次回来过年是张宪薇送的信,李华感念当初她在李家对他和姨娘的关照,虽然她只是顺着本心,但他却不能不记这个情。姨娘离开李家多年,每年送来的衣服中还有她和他的份,就连几个孩子的也从来没落下来过。后来可能是尺寸不好猜,就直接送布过来。

姨娘出来自己当家多少年了,还口口声声念着‘太太’,家里的事只要她说‘太太以前就是这么做的’,那这个事就算是定下了,她要是说‘太太说过……’,那一家子都要按照太太说过的做。

就连张宪薇说过柿子饼不能跟红枣一起吃,家里过年时的干红枣和柿子饼从来没有一起拿出来给孩子吃过。乡下的东西本来就少,过年时除了柿子饼就是花生、红薯和红枣。小孩子没少为这个哭,偏偏姨娘觉得太太说的都是对的,死活不肯给孩子吃。她平常疼爱三个小孙子都肯把肉割下来喂他们,就这个从来没答应过。

结果现在家里的剩下的两个老人嘴里也常常带出来一句‘我们家的那个太太说……’。

时间长了,可能也是离得远了,李华也渐渐想起来更多张宪薇对他的好处来。不说别的,虽然李显偏心,可她一向对待他和李克是一般无二的。只要李克有的,他一定有。而且在他小时候,因为是小孩子,就算李克没有的一些点心之类的,也是先送到他这里来。

李华想起旧事,悠悠叹了一声,对江氏道:“对着太太只管按她说的做,其他人不用理。这几天你只听太太的就行。”

江氏答应了,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话。太太旁边的是咱们的小妹妹,比咱们家的小二还要小一岁呢。”

夫妻两个又说了一通李南和李单,今天只见了李南,没见着李单。对这两个冒出来的兄弟,李华不了解也不好说,只能一再嘱咐江氏凡事都听张宪薇的。

说了半夜,两人才睡下。第二天,不等天亮他们两个都起来了。江氏没听见鸡叫很不习惯,睁眼睛看了好几回,看见窗户外面天都亮了,可院子里还不见有人起来。

李华也醒了,他在那边下地习惯了天不亮就起。

江氏推推他,“咱们什么时候起来?我躺不住了。”

“再等等。”李华看看天色,估计了一下李家人起床的时辰,“再过两刻钟就行了。”

约两刻钟后,院子里终于有人声了。是下人们走来走去,提水开门的声音。

江氏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去开门。李华也穿好衣服就去叠被子,夫妻两个起来后又在屋里坐了小一刻才看到有人来,就是昨天晚上侍候他们的那两个小丫头。

小丫头提了热水过来侍候,却远远看到门已经打开了。吓得她们赶紧加快几步跑过来,一看二爷和二奶奶果然已经起来了!

她们放下东西跪下就要磕头求饶,江氏哪里敢受?她觉得这些穿的衣服比他们好看的都是贵人,就算是小丫头也不敢怠慢。她跳过去要拉她们起来,李华睡了一晚上后,也把以前当少爷时的感觉找回来大半。

他拉住江氏,对小丫头说:“起来吧。收拾好了,我和二奶奶还要去给老爷和太太问早安。”

两个小丫头连忙侍候他们梳洗,见江氏穿的是昨天晚上的旧衣服,一个小丫头就要替江氏换新衣服,还要重新帮她梳头。

江氏慌得手脚都没处放了,她只在出嫁的时候让人梳过头涂过胭脂。

李华倒喜欢这样,他也想让江氏享受享受,还想要不要等到回家时再买个会梳头会侍候的小丫头给江氏带回去?专门侍候她,让她也享一享福。

他坐下来等江氏梳妆,另一个小丫头见他穿的也是旧衣,就想给他换上。他摆手道:“衣服不合身,先穿这个也行。”

小丫头慌的赶紧去找赵氏,刚好在门口碰上。

赵氏是特地来给江氏送首饰的。昨天她一见到江氏就知道她不可能带首饰来,所以就想今天一早过来,把她的首饰送给江氏几件先戴着。平常她也不会把江氏这样的妇人看在眼里,但如今她是二弟的媳妇,而且还能一口气连生三个儿子。赵氏觉得江氏肯定是个有福气的,多跟她亲近不会是坏事。

衣服的事赵氏也没想到。毕竟是小叔子的衣服尺寸,她没办法明着打听清楚,只能先按照李克的准备。以前想的是等李华来了,再交给裁缝改尺寸就行。可是没想到李华夫妻两个这么寒酸,身上的衣服只能说是没有补丁,连家里下人的都比不上。只好匆匆把做好的衣服送过来了。

赵氏正在着急,良缘送衣服过来了。

昨天张宪薇看到李华时就知道衣服肯定是不合身了,当时就让良缘去找外面的成衣铺子现买了几身对付一下,裁缝婆子上午吃过早饭就来量身。

良缘送来的衣服正好,她昨天看到江氏和李华,跟成衣铺子的裁缝说了一下,成衣的尺寸只要稍做修改就行。

衣服、鞋和首饰,良缘把东西放下了,又亲自看着两人穿好,然后就把他们领过去了。赵氏还要侍候李克吃早饭出门,心情复杂的送他们出了院子又回来。

她觉得张宪薇周到,又暗悔她自己没想到这些。既对李华夫妻被这么厚待感到不安,又生气李克不争气。

回到屋里,丫头香儿小声告诉她:“起来了,听到那边的动静又躺下了,说要接着睡,早饭也不吃了。”

赵氏沉着脸,不敢让丫头看出她在为什么生气。她温和的说:“盛一碗粥,把菜盛到小盘子里,再拿两个馒头,我给送进去。”

香儿面带忧愁的给她准备好,看着她端着托盘进里屋。屋里屋外的丫头和下人都心惊胆战看着,奶娘得到消息也赶紧过来了。见香儿站在外面就小声问她:“奶奶进去了?”

香儿紧张的点点头,小声道:“心情不好呢。”

奶娘抿抿头发,鼓起勇气进去侍候了。香儿把小丫头都赶走,自己守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