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281、281全文阅读

陶?然看了戚博翰一眼, 发现他对自己这话没什么反应, 于是便大胆地对慕容温瑜道:“就先封个正八品的女官吧,领礼部学院司长官一职,以后就归你管了啊, 等下你带着小太监一起去宣旨。”

礼部的学院司设立了这么久,也没有个正式的负责人, 所有事物要不是慕容温瑜干,要不就是安排王琬凝和潘文山他们去做。所以王琬凝在很早之前, 就已经成了有实无名的朝廷官员了。

加上因为这个职位没什么油水和权力, 朝中也没有多少人盯着。

陶?然用这个位置,作为试探旁人对女子为官的反应,也较为妥当。

陶?然这话说完, 戚博翰仍旧没有反应, 就犹如陶?然是在处理最平常不过的事务一般,算是默许了这件事。这让陶?然也更加从容笃定了。

很快, 慕容温瑜便带着一个小太监出宫。两人行色匆匆, 太监手里还捧着圣旨,很快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王婉凝一直在办公室等着慕容温瑜回话,却没想到跟着回来的,竟然还有这么大一个消息!

王婉凝一脸淡然地接了旨。

这宠辱不惊的气度,让慕容温瑜都不由得侧目。

等到小太监离开之后, 慕容温瑜才道:“恭喜王司正了。另外陛下还让托在下带个话,让司正今年之内,不必参加早朝。”

早朝是朝内大臣集中攻击政敌的最直接场所, 虽说王琬凝还算不上他们的政敌,但就因为她女子的身份,若是出现在早朝上,势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陶?然这么做,自然是对王琬凝的维护之意。虽说早朝之外,那些大臣攻击人的手段无处不在,但好歹不必首当其冲,让王琬凝有一个平缓过渡的时间。

王琬凝闻言,波澜不惊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喜意:“多谢陛下体谅。”

王婉凝虽然有野心,但不代表她一个人能对抗那么多的朝廷重臣。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王婉凝和慕容温瑜很是淡定,可是消息传开之后,整个京城也就只有他们两个,还能这么淡定了!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在宫外就发现慕容温瑜踪迹的翁元基。

饶是翁元基觉得自己能接受帝后同治的事情,心脏已经足够强大了,却没想到,陶?然竟然还有这么一出!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陶?然的旨意,戚博翰这一党派的好斗分子,不请自来地纷纷聚集到了翁元基的府邸。就连张霖和公孙德业,也不知是主动来的,还是被人拉来的,反正此时就坐在了丞相府的客厅里。

最先发难的,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臣:“皇后这么做,实在是有违伦常!让这样的人执掌朝政,是我大瑞的耻辱!也是我朝的危机!”

翁元基如今也有了一头花白的头发,坐在主位上,脸色沉稳,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底下的人很快吵成一团,群情激奋得似乎要冲进宫去,废了陶?然的皇后之位。

唯一还算冷静的,就张霖和公孙德业两人了。

两人对视一眼,悄悄溜出了客厅,躲到幽静之处正准备谈话,却见翁元基朝他们走来。

翁元基看着两人一脸尴尬的模样,忽然叹了一口气:“当年我们共同辅佐陛下的日子还历历在目,没想到如今却变得生分了。”

“生不生分又有什么要紧,左不过都是陛下的人。”公孙德业意有所指地答道。

“是啊,我们都是为陛下效力的人。”翁元基说着,眼神凌厉地看向公孙德业,“听说,公孙兄家中嫡次女,说给了皇后的亲弟弟?”

一旁的张霖闻言,十分诧异地看向公孙德业。

公孙德业并没有慌张,毫不避讳地承认道:“这婚事,是范公公牵的线,愚弟可不敢不从。”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张霖脑筋没这两人转得快,很是纠结。

公孙德业一把扯过张霖,道:“意思就是,丞相府中所图谋的事情,下官不敢参与,下官先行告退了。”

翁元基却并不肯轻易放过:“是告退还是去告密?”

张霖这时候可算想明白其中的关系了,听到翁元基这么说,无奈地摇摇头:“丞相莫不是忘记了陛下身边那神出鬼没的暗卫?这件事情,恐怕陛下此时已经知道了!”

说完,张霖便更公孙德业离开了丞相府。

张霖更是气不过,对公孙德业吐槽道:“他难道当真以为,区区一个臣子,就能逼迫皇上做事了吗?!”

“他身居高位多年,心也膨胀了,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翁先生了。以后少跟他来往,等着就是。”公孙德业说完,眼中划过一丝冷意。

当年在宁安的时候,明明自己的官位比翁元基高。翁元基不过是运气好被留在了京城,才有今日的成就。若是当年跟着戚博翰来京城的是他,如今是什么局面还未可知呢!

不过现在翁元基自寻死路,那个位置,也该换人来做了。

戚博翰一派群情激奋,陶?然这一派的官员们,却是有些尴尬。

老板给安排了一个女同事,这件事他们要不要反对呢?要怎么反对呢?以后该怎么跟女同事相处?真是让人纠结。

陶?然的手下大多是寒门学子,腰板没有戚博翰那一派的那么硬,碰到这种事情,哪里敢跟老板硬肛。

于是乎,很诡异地,陶?然这一派风平浪静,大家都当做无事发生过一样。

第二日早朝,翁元基为首的十数名大臣跪在地上,痛斥陶?然行为不端,请求戚博翰废后。

陶?然听着,真是觉得可笑至极:“如今帝后平起平坐,你们以为皇上凭什么废朕?”

陶?然这么一问,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虽然当初说的是帝后平起平坐,但是谁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潜意识里还是把陶?然当成比戚博翰低一等。

而且光看朝中官员的分布也能看出,戚博翰党占据了尚书令和左仆射两大高位。陶?然党,官位最高的也就一个慕容温瑜,其余全是小鱼小虾,还大部分外派到了地方。

只看这势力,所有人都觉得陶?然不如戚博翰。

看到这群人不以为然的神情,陶?然更是气笑了:“诸位莫不是想逼陛下挑起内乱?朕在沂州的十万兵马,随时奉陪到底。”

陶?然这话一出,戚博翰党们才突然惊觉,如今在瑞朝和匈奴边境,掌控十万兵马的三名将领,全都是陶?然的人!

而且那十万兵马,经历过跟匈奴的血战,个个骁勇善战,装备也全都是兵工厂做出来的新玩意儿,还配了打匈奴用剩的九十多枚炮弹……

在看戚博翰这边,王君浩领兵五万在西南,可那边许久没有战争,这些士兵战斗力再强也有限。王寅领兵三万,驻守京城,这三万兵马更不用说了,没在京城沉迷声色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两厢一对比,陶?然哪里比戚博翰弱?摆明就是戚博翰弱爆了好吗!!!

看到他们都冷静下来了,陶?然可算出了一口气。冷哼一声,才道:“既然想明白了,就起来吧,跪着多难看。”

大臣们一脸尴尬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而陶?然也终于用铁腕手段证明,自己跟戚博翰平起平坐的地位,让人不敢再小觑。

不过这些大臣并非就此罢休,不仅私下里搞小动作,在外面损坏陶?然的名声,还时常跟戚博翰劝谏,让他打压陶?然。

然而,有已经成为国民读物的民生日报做后盾,陶?然的名声非但没有被毁坏,就连王婉凝为官的事情,都在日报的洗脑下,都似乎成了不是那么难接受的事情。

至于戚博翰?每次大臣劝谏完,戚博翰都要以此为理由,证明自己有多信任陶?然,然后……换取更多的福利!

王婉凝入官场的事情,就在这看似汹涌,实则平静的浪潮之下,逐渐被人接受了。

陶?然和戚博翰商量着,等明年也让小妹入户部领个官职。这样能让王婉凝在上朝的时候,能有人在外围分担一下火力。

而且,这隔一年就搞一次动作,不让大家将女子为官的事情抛之脑后,或是被有心人刻意忽略,导致这个改革的影响力降低

想来,瑞朝的百姓很快就能适应女子为官的这一现象,说不定将来民间选择读书致仕的,会女子越来越多!

等到大家连女子为官这一惊世骇俗的事情都能接受之后,将来陶?然和戚博翰再做出什么变化,相比大家的接受度也会好得很多了。

一个月之后,京城内已经没有人再谈论王婉凝当官的事情了。也是在这个时候,这事才传到各个地方,果然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