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继皇后之女人不坏 > 2、长大了全文阅读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松格里雅十四岁了,这年也正巧赶上了三年一届的选秀。家里人请了嬷嬷过来教松格里雅规矩,这些嬷嬷都是从前在宫里伺候过,年满之后被放出来的,最懂这里头的弯弯绕。

松格里雅学规矩学得很快,很地道,嬷嬷们都夸奖着,鹇姬对自己的女儿很有信心。她的雅儿是一个有福气的人,长得又漂亮,性子又大方。况且,咱家里出身虽然不是满门显赫,但可也不低啊,没什么理由雅儿不能嫁个好人家的。

雍正十一年的初春,在乌拉那拉那布尔的家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尽管家中有一个待选的女儿,但大家似乎都不曾为这个有福气,且进退有度,每天都乐呵呵的女子担忧过。而这一切,对于主角吴那拉来说,似乎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吴那拉第一次听说自己的父亲叫那布尔的时侯确实喷了一回,姓乌拉那拉叫那布尔,出身镶黄旗还当着佐领,据吴那拉所知,整个大清有记载的也就只有一个了——清高宗继皇后的父亲。直到后来又知道了自己出生在康熙五十七年,吴那拉就彻底淡定了,她的确是未来乾隆皇帝的继皇后啊。

清高宗继皇后在雍正年间被赐给当时的储君宝亲王为侧福晋,其实按理来说,以乌拉那拉氏四品宅的出身,原本是没有这么高规格的待遇的,封个格格也就差不多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高宗继后跟孝敬宪皇后有亲属关系,在清史专家吴那拉看来,这种说法纯属搞笑。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好像吴彦祖姓吴,她吴那拉也姓吴,难道吴彦祖就是她弟吗?显然不是。

孝敬宪皇后是费扬古的嫡女,正黄旗出身。高宗继后是镶黄旗,虽然两者都姓乌拉那拉,但都不是一个旗的,又谈何亲戚呢?更何况古代人同姓不婚,这两家人连姻亲关系都不可能会有。与正黄旗孝敬宪的生而高贵、满门显赫不同,孝继后的身份其实说不上高,父亲是一个正四品的小官员,在京城之中,掉下来一片瓦来都能砸到好几个。

说起来为什么乌拉那拉氏会被直接指给宝亲王做侧福晋呢?雍正爷倒底在想神马呢?这里头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了,一个女人,她姓高。没错啦,就是乾隆那只老色狼,一辈子最爱的女人,唯一的慧贤皇贵妃。

话说,时值雍正十一年,宝亲王弘历再度请旨雍正,抬府内包衣高氏为侧福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就高氏之事向雍正请旨了。雍正十年的时侯,弘历就已经闹过一回了,雍正没有同意,事情不了了之。这次,雍正依旧不想理会弘历那茬儿,但弘历锲而不舍,两父子闹得是不大开心。

大臣对弘历的做法颇有微词,要知道,风流多情对于一个储君来说可不是什么优点啊。尽管这是一个微不足道小瑕疵,但雍正爷心眼小,所谓天家无小事嘛,再细微的瑕疵也必须严肃对待。雍正为了弘历的名声着想,就决定在这一届的秀女中为弘历挑选一个满洲大姓的侧福晋,一来是转移群众对弘历和高氏的关注和非议,二来是用这个女子来分高氏的宠。

这个满洲大姓的女子,出身既不能高得压制了嫡福晋富察氏,又不能低了让人看笑话。于是,出身上三旗,但父亲却只是一个小官的乌拉那拉氏就进入了雍正的视线,倒霉的雀屏中选了。要不然,就依着那布尔的官位,乌拉那拉氏是绝对不会被指给弘历的。就算指了,也应该是像珂里叶特氏那样,指为格格,而不会一上来就是侧福晋。

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明明没有资格,却坐上了那个位置。就像给一个茶壶扣上了一个锅盖,这错位的开始,早已注定了错位的结局......

乌拉那拉氏的一生就是一个呈满了杯具的茶几,为了给弘历遮羞,她成为了弘历后宫的一员。在她嫁给宝亲王的同时,高氏成为了侧福晋。自始至终,她一直都是个挡箭牌一般的存在。

在乾隆登基之初,乌拉那拉氏被封为娴妃。所谓娴,乃雅也。张衡在《上林赋》中有云:绝殊离俗,妖冶娴都。这个娴,意思是优雅脱俗。

从封号可见,乌拉那拉氏是个安静、优雅的女人。她明白自己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后宫的生活十分小心谨慎。不像有些艺术作品里面描写的那样,脾气耿直,喜欢忠言逆耳什么的。乌拉那拉氏一向淑慎贤明,夙娴礼教。秉承做人要低调的格言,战战兢兢的在弘历的后宫生活了十多年。

如果她一直是娴妃,或者娴贵妃,那么这个女人应该是会得善终的。可惜的是,慧贤和孝贤死得太早了。乾隆喜欢汉妃,喜欢包衣,整个后宫里就没见有几个满洲姑奶奶,作为乾隆后宫里唯二出身上三旗的女子,乌拉那拉氏在孝贤死后,无奈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于是,再一次的,虽然她没有资格,但是却坐上那个位置,那个皇后的位置。身份压不住场,又不得乾隆的宠爱,真是杯具中的杯具啊......

乾隆十年,乌拉那拉晋娴贵妃,背后伴随的是魏氏的上位。年轻的魏氏因为其美好善良,被乾隆所看中。一届包衣宫女一上来就封了贵人不说,仅仅六个月之后,就无子无功的晋封了令嫔。

慧贤是乾隆十年四月间死的,而魏氏是乾隆十年五月忽然一夜之间以雷霆之势上位的,时间太过巧合。吴那拉分析,要说乾隆将魏氏当成了已故慧贤的替身,应该是说得过去的。可能乾隆也的确是觉得自己宠爱令嫔有些过了,恐怕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在晋封令嫔的同时也晋封了乌拉那拉氏为贵妃以示公平。

到了乾隆十三年,孝贤也去了,乾隆在太后和朝臣的百般进言之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封了乌拉那拉氏作为皇贵妃统摄六宫。在晋封了乌拉那拉氏之后不过半年光景,乾隆就又迫不及待,无子无功的封了令嫔为令妃。之后乌拉那拉在孝贤的孝期过后,正式被封为了皇后,可是乾隆的宠爱却从来都不曾属于她。

也许曾经也有过一点点,在乾隆十六年的时侯,老色龙还是开始良心发现了。觉得自己对继皇后的态度实在不咋地,于是作了一首诗。什么‘旧剑’‘新琴’的,总之意思就是:其实乌拉那拉氏也没啥不好,只是孝贤太好了,世上像孝贤那么好的女人又能有几个呢?所以两厢这么一对比才显得继皇后太挫。

良心发现的老色龙开始临幸继皇后了,继皇后开始生孩子了。孩子是一个一个的生,也是一个一个的死。老色龙的良心可没多少,看到皇后日渐憔悴,也就再没有什么‘性’趣了。

说来也是奇怪,乾隆后宫之中,所有满妃生的孩子都活不长,活不好。像大阿哥、二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最厉害也就活二十多岁,简直都是见鬼了。而像什么魏氏啦、金氏啦,这些包衣生的孩子,却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活到寿终正寝了。

金氏,也就是后来的淑嘉皇贵妃。她生的孩子,除了先天不足早夭的皇九子以外,可是全都活了。而且最奇怪的是,在她上位的十年中,也就是乾隆十年到乾隆二十年之间,圣眷正隆的令妃魏氏却一个孩子都没有生出来。而在金氏去世的仅仅一年之后,魏氏就生了皇七女,紧接着开始了她生育机器一般的人生。

满洲大姓女子生的孩子都是体弱,就包衣生的孩子健康。而且后宫宠妃全是包衣,死一个扶一个,死一个扶一个,从高氏到金氏,从金氏到魏氏。要说这都是巧合,吴那拉觉得,反正她是不相信,从概率学角度来说也不可能啊。

且不提魏氏那些人吧,总之乌拉那拉就这么战战兢兢的当皇后,生的孩子除了体弱就是早夭,身心饱受折磨一直活到了乾隆三十年南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乌拉那拉氏终于在乾隆三十年,彻底的爆发了。

乾隆那趟南巡之旅中发生的风流韵事,现代人很多都知道,比如什么肩头刺小龙,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其实说起来,也不过就是召鸡那点事儿,哪个男人没召过呢。可是乾隆毕竟是个皇帝啊,怎么说你也得给天下做表率。这一路上夜夜笙歌的,影响多不好。

乾隆狎妓,这个行为如同导火索,直接引发了乌拉那拉氏内在的脑抽情怀。他妈的你宠幸包衣就算了,那倒底也是正正经经的良家女子。但现在竟然连□□也要纳入后宫,你当你的后宫是神马啊?乾隆你身为一个皇帝倒底还要脸不?于是,愤怒,爆发,剪发,被废了。

乾隆不愿将皇后剪发的内中隐情公之于众,所以并没有朝议废后,可见乾隆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能公开的,皇后为何剪发是不能说出来的。甚至于日后,废后的存在都成为了乾隆心中的一根刺,时刻提醒着他自己的错误。

好面子的乾隆怎么能允许这样的存在呢?所以,在继皇后去世之后,有个大臣叫李玉鸣,奏议皇上按照皇后之礼安葬乌拉那拉氏,被乾隆贬到了伊利。乾隆四十三年,又有个大臣叫金从善奏议皇上,就皇后劝谏遭废的事情下罪己诏,被皇帝砍了头。

吴那拉一直觉得,一个可以让大臣在死了十多年之后仍然惦记着,肯为了她进言的皇后,定然是一个好皇后。甚至有大臣为了皇后一贬一死,可见乌拉那拉氏的确是一个集妇德妇容为一体的美好女性。只是生不逢时,乾隆喜欢的并不是名门淑女,他喜欢的包衣、名妓那样惯会表现‘善良美好’的女子。

鉴于此,鉴于那杯具的命运,吴那拉对乾隆是一丁点的好印象都没有。她不是没有想过要避开赐婚,可避开赐婚唯一的可能就是免选。她的父亲那布尔是佐领,所谓佐领,战时领兵官,平时则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

按理来说,那布尔是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随便写些自己的女儿有隐疾什么的,奏请免选的。吴那拉也的确试过跟父亲沟通这事儿,但是被拒绝了。那布尔是一个正派的官员,而且这种事情一旦被查出来,可是欺君大罪啊,要满门抄斩的!

吴那拉免选不成,也曾经想过在选秀的时侯动手脚,可当朝雍正爷不是心慈手软的主儿啊。每回选秀的时侯,当吴那拉听说了又有多少多少名秀女,因着在选秀的时侯说错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个动作,而被冠以御前失仪的罪名直接杖毙之后,吴那拉也就对避开指婚的事情不抱期待了。

在选秀的时侯动手脚?像她这种正四品小官的女儿,简直就是白给的。四爷就是四爷,跟四爷玩儿这种心眼......想死还是直接跳楼吧,比较环保。

雍正十一年三月初一这一天,是吴那拉参加初选的日子。清晨十分,鹇姬已经为吴那拉打点好了一切。吴那拉只身一人,拜别了父母,坐上骡车,晃晃悠悠的朝着紫禁城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