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133章全文阅读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正旦之日,崔家那样的普通百姓要祭祖, 皇家自然也是要祭祖的。成化天子亲至奉先殿祭祀,向生母皇太后周氏行礼, 而后至奉天殿受外臣与四夷使者朝拜。

去年刚召过府县首领官入朝朝觐, 下一次让他们进京也得三年。而崔榷这个参议并非一地牧守,只是个佐贰官,再轮几年也轮不到他进京述职,只会由上司带着轻飘飘一页考评到吏部考核。

这一年既然不搞京察大计,也没有震灾、水旱奏报——只除西方有赤色流星坠落, 半天惊雷似的震响是个不祥之兆, 累得成化天子又得下旨推锅朝臣, 再没有烦心事了。天子无事操烦,教坊司更是巴结圣意, “日进院本”, 年节休息的半个月日日不停地搬演时兴剧目,正旦、元宵的庆赏剧更都是要演出新写的本子。

搬演这些戏时, 教坊司的优伶们也都借鉴了如今京里流行的妆容和排布舞台方式,上场都有香烟缭绕, 出场退场也都靠纱幕一层层模糊淡化。通都是这样的手法, 高太监陪侍着天子看戏时,见他们弄得郑重其事,好像学了什么高妙手法似的,心里不由得暗暗嗤之以鼻。

宫外这手法, 还是他儿子兴起来的,如今他们父子都快懒得用了!

不过元旦贺赏剧、年节间日常的杂剧、乐事做得越普通,就越能显衬出他的新戏好。高太监怀揣着一团火炭样的心思,一天天监看着钟鼓司排演,终于等到了元宵正日。

这一天晚膳后,御驾便带着太子、诸王赏游内制的鳌山灯海,而后到戏苑欣赏钟鼓司新排的元宵大戏。

这出戏开场前,戏台上重重轻纱帘幕垂遮到地面。周围排圈儿烧着烟气微沉的塔香,因着室内没有风动,那烟先在下方沉一会儿才会散开,衬得台面上有如仙境。

天子初见着这种布置时还肯赞一声,如今已是习以为常,只点了点头,吩咐人开场。

钟鼓细乐纷纷响起,纱帘一层层升上半空——这帘子倒不像教坊司献的那些戏,那些是用绳子挂在两边柱子上的,有时会遮挡住戏台。

这倒不算什么大改动,除了成化帝这样喜爱看戏的人多年几眼,几位年纪小的皇子都没觉出区别来。

然而轻纱一层层升起,纱幕越薄,众人越觉出了异样——原本纱幕撩开后应该看见深色的墙面和出入戏台的大门,可这回直撩到最后一重纱帘,里面看着还隐隐是白的。

天子终于觉出几分特别,凝神看着最后一重帘幕升上去,露出里面一片雪色天地。背景是采画的赏雪亭,远处有仙宫渺渺,雪拥群山;戏台上方飘飘洒洒落下鹅毛大雪,地面铺着雪白的毯子,台中围出一片白玉似的华廊雕柱。

一名头戴莲花冠,穿鹤氅、执玉圭,腰挂玉牌、环佩叮咚的神仙从雪色中走出,身后引着两名执旗、捧剑的小神,站在纷纷大雪中朝台下说着念白:“炼药修真上太清,玉虚宫殿紫宵中……”

他一上场,头上白雪渐停,一丝雪花也没欺近他和身后小神,倒有一道暖黄的光芒从上头照下,犹如日光特为仙真破云而出,照得他身上发光。

念白倒还寻常,这出场真有几分神仙气了。成化天子面露笑容,徐徐吐出一声“赏”,底下宫人就把钱洒了上去。

台上的太监受了赏,演得越发用心,念白气韵悠长,嗓音明净透亮,缓缓念罢了一篇庆语。话音稍落,后面那片看不出是墙面还是帘幕的雪色被人破开,走出一名盘坐在鹤身上的年少仙人。

那仙鹤双翅从仙人衣摆间穿出,行进时还能扇动。台上传出几声鹤唳,把几位正听戏听得昏昏欲睡的小殿下都勾醒过来了,低低地笑了起来。

宫里搬演杂剧时虽也有假轿子、布装的假山之类,却还真没有这么逼真的鹤。那九天游...奕使上到台间,叫白鹤伏身,自己一起身,那身上盘着的腿竟还收起来了,九天游奕使穿着阔摆的袍子走到玉虚师相面前领法旨,又奉旨去请众仙。

此时纱幕重重罩下,将那片雪白笼住,九天游奕使缓缓穿幕而出,仍是跨鹤行来。细看其面貌身材,正是成化帝最喜欢的钟鼓司太监阿丑。

只看见他这模样,天子就忍不住笑起来,称了一声“好”。几个小皇子看不懂别的,见着仙鹤就觉得好,也拍着手叫人赏。

高太监随侍在君侧,垂着眼皮,目光偷偷地转遍全场,见皇爷和几位小爷都盯着戏台子看,就连平素不好戏乐的太子也看得十分入神,美得他满心冒着甜意,暗暗地瞥了抢他几回风头的梁芳一眼。

梁芳也正自瞠目结舌地看着戏,没像平常那样八面留意,迅速对他还以眼色。

太监们在楼内随侍,锦衣卫在殿外值宿,谢瑛在廊下站着,却是看不见戏的。尽管看不见,可这几折戏的曲牌、词藻崔燮都给他细致地讲过一遍,许多布景的法子他也跟是着出过主意的,但听到里面的仙吕调响起,就能知道剧目唱到哪里,猜测到台上活生生仙宫似的景致。

这一折是在玉虚师相的仙宫里,到下一折就该去文昌帝君宫中了。

谢瑛和着曲声,在心中低唱了一段“奉着那元始仙尊法令彰,众神圣往下方”,微笑着看向院内灯火,仿佛看到宫外元宵夜满市花灯,崔燮在灯火间穿行,赏灯猜谜的模样。

也不知他那些铺子点的什么灯,又扮了什么新鲜戏没有……

他心中暗和着那支“油葫芦”,戏台上也已经换了一幕布景:背景是阔白布画的青翠山水图,地面仍铺着雪白的毯子,配合四周烟幕造出云端效果。

众神圣脚下围着白云,身后布置着高大的花树,头上天花坠落,铺满了一地。画幕上的青山延伸到近处,接了一块做成大石状的蜡塑,表面蜡油将干未干时洒了碎通草末上去,绒绒的如同粘着苔藓。山石间还接着一条绸布拼成的瀑布,背后有人力鼓风机一下下吹着,表面布料起伏,头上还有一片光专打在那段绸布上,光彩流动,颇有些流水的样子。

三官上神和文昌帝君卖力地共唱着下界庆贺元宵的曲词,台下的成化天子和太子、诸皇子却是头一次欣赏到这种2d3d结合的布景,都顾不得听戏词,眯着眼仔细欣赏舞台特效。

这一折戏唱罢,青山碧水隐在幕后,阿丑扮的九天游奕使骑着鹤独站在纱幕前念白,说要去请五显灵官大帝五岳神,又扶着鹤摇摆而行,讲了几个笑话。

天子最喜欢听他的笑话,当初他在台上作戏直谏汪直弄权,天子也没觉得他的戏作得不好,反而之后日疏汪直,仍然宠幸他。可是今天天子隔着帘幕隐隐看到里头变色,就急着要知道台上布置成了什么样,连笑话都没多少心思听,低声问高亮:“怎么,这么久,不开?”

高太监连忙低声解释:“这不是为叫皇爷看得好,他们得着意布置着么?皇爷放宽心听阿丑说笑,待会儿帘开了,必叫皇爷看着不一样的灵官大帝宫。”

天子耐着性子等了等,那纱幕终于缓缓拉上去,露出一片纯黑的宫殿。殿前竖着朱漆涂金的立柱,柱间系着薄纱帘幕,头顶一盏盏明瓦灯圆如天星,墙上透出星光点点,汇聚成九天银河。

广济、广惠、广祐、广泽、广成五位帝君带着鬼力、判官上场。这些地府王脚下便不乘白云,而是在地面不碍脚处搁着许多明瓦制的球形灯,灯光由下而上打上来,照得众圣的身子发亮,也不显灯光、布景黯淡了。

这一幕幕布景转换之快,之繁复,叫看的人都应接不暇,好像直跟着仙人们换了一座座宫殿似的。

最后一折却是众神圣落入宫中,赏玩宫中鳌山灯海,共贺天子圣寿无疆。

...

大男主玉虚师相玄天大帝打了好几折的酱油,这一刻终于站出来了!他独唱了一支“沽美酒”,唱罢“齐贺着唐尧时世”,念白到“众神齐会愿吾皇万载康宁”之时,忽从袖中捧出一粒金丹要献与天子。

成化天子就喜欢这个意头,便叫人去接,高太监却是早安排好了,叫小太监拿了个红铺垫的托盘上去,接过那枚金丸。

玉虚师相却又拦住太监,说道:“此金丹不是寻常丹丸,不可轻动,待吾剖开献与圣皇。”

他说着就在丹上轻拂了一下,那枚金丹应声碎成两半,里面洒落出一片金粉。成化帝从下头看不清楚,问道:“何物?”

高太监从下面招了招手,小太监便将盘子晃了晃,转到正面献给天子看。那盘底上预先叫人用胶写了字,这么一晃,金丹里洒出的金粉粘在胶上,多余的金粉落下,只留了明晃晃的“万寿无疆”四个大字。

成化天子看破了他的小把心,却还是忍不住欢喜,赞道:“做得好,有心了。”

这倒比献金丹给皇上吃强多了。怀恩太监悄悄松了口气,太子也觉得高亮是个知道分寸的人,讨好皇上有度,不和那些献丹药、做法事的僧道一式。

他跟着父皇、弟弟们一道赞了声“好”,点头却忍不住叹道:“这些灯火、幕布、花树,又要费多少人力物力……”

高太监正愁着没处表功,听见太子嫌他抛费得多,连忙解释道:“小爷放心,这些东西抛费也不大。老奴受皇爷多年教训,岂敢为了这些玩乐之物妄费私库银子?那树呵、山呵、仙宫中玉柱雕栏呵……看着是精致的仙家之物,实则都是用细竹篾为胎,外头滚了一层皮油的。那皮油不过是一钱银子十斤的贱物,好看只好在下面人用心雕琢了样式,上了些彩漆,绝不耗伤民力的。”

皮油外还裹了彩绸彩带,涂布金油的他就绝口不提了。

太子听闻这价钱,心里微觉满意,因他父皇又是个好热闹、爱看戏的,说得再多又怕惹得父皇不满,便笑着点了点头:“高伴伴果然是个稳妥人。”

四皇子朱祐杬问道:“那鹤是怎么做的?真能驮着人走吗?”

这事岂只是不满十岁的小皇子,就是成化帝也想知道。

高亮心里一阵阵得意,垂首笑着回话:“那也就是叫扎灯的匠人扎成的绸鹤,中间空着一块,能叫人站起去。上面看似盘着腿的,其实不是腿,而是马尾编的衬裙,底下收紧口箍住腿,把鹤拉到腰下时,那衬裙就似灯笼似的朝外乍起来,上头有袍子遮着,看着就像腿盘在上头似的。”

这倒是他自己看了排演时仙鹤上多着一双假腿不自然,叫伶人琢磨着改的,算是自己的实绩,讲起来滔滔不绝,比讲布景时用力还猛。

成化天子赞赏道:“该赏。回头,钟鼓司事,你提点着些……”

高太监立刻叩谢皇恩,又替儿子讨赏:“老奴这般年纪,哪里还想得出这样时兴的戏台花样儿,这多是我那养子帮着弄的。能得皇爷和小爷们夸赞,也是他一辈子的荣耀,老奴回去便告诉他。”

天子“哦”了一声,问了问高肃的名字、年纪,在哪里当值。听说他还只是个带俸百户,没担实职,便叫覃昌改日去高府传奉,叫高肃到前所当个实职百户。

前所的谢千户跟他们家也有些渊源,又是个能干事、不居功的体面人,将来高肃进去了必能得他照顾。

高太监心满意足,替侄子叩谢了皇恩,心里更记了崔燮几分好处。

他跟侄儿都得了实惠的好处,总不能叫崔燮连点儿汤都喝不上吧?

他在成化天子身边服侍,说一两句好话是极容易的。他刚接手钟鼓司的头两个月有些忙,暂且顾不上崔燮,待理顺了下面的人,腾出空子来,便找了个天子身边没有诤侍诤子...、心情又好的时候提了一句:“皇爷去年叫奴婢盯着那个神童崔监生,奴婢日日放在心上,不敢或忘。如今他弟弟在家待着,他眼看要考科试了,皇爷可要听听他家的事么?”

这事不提也罢,一提起来,天子心里倒真有些好奇,便问道:“他兄弟回来了?他在家做得怎样?”

高太监抹了抹眼眶,作出个受了触动的模样说:“皇爷眼明如炬,那崔监生非止孝顺二老,对弟弟也是用心良苦!老奴叫人看着他家的事了,他弟弟从南边儿回来时大病了一场,都是他叫人延医问药救过来的。他还亲自教他弟弟读书,出题目、改卷子,把那个当着锦衣卫还敢撒泼耍赖的弟弟硬教成了个知书达礼的好孩子。”

成化天子问道:“他是,怎么教?”

高公公早做了准备,叫小太监拿了纸笔,写下几道预先备下的填空、选择、判断题呈给天子。

题目都写得长长的,不管内容,看字数就显出诚心。天子自己试做了一下,感觉并不偏僻,都是必会的太·祖圣训、经义文章,是个正经教化人的东西。天子便点了点头,问道:“果然是,友爱幼弟。这是,单给二弟,还是……”

高太监说:“这都是给他二弟的。那个小弟弟跟着个举人念书,何用他操心呢?就这个二弟刚到家时身子不好,不能出门,崔监生自己忙着学业之余,还要熬夜出题教他——如今给那孩子身子养好了,叫他跟着举人先生读书,也没断了给他出题做呢。”

是呵,越是不省心的孩子,做父……兄的越得多看顾着些。天子点了点头,看着那卷子说:“像个学士……哪天,叫他进宫,也给,给朕的皇子,讲《诗》。”

高太监虽是自己推荐的崔燮,听见天子这么高看他,也有些吃惊得合不拢嘴。

成化帝看了他一眼,简单地说:“就如,李东阳故事。”

李东阳幼年举奇童,两次被召进宫讲《尚书》,难道因为他五六岁时就跟翰林一个水平么?叫崔燮进宫讲书也是一样,只是叫他进宫试讲一番,鼓励这好学的少年……也叫太子见见东宫讲师外的人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