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的言外之意便是除去这个消息,剩下的消息都无法传递出来,除非等到禹城解了禁严,等到那时,应该也就是禹城回来的时候了。
贾旭迫切地想要把这个消息告知络令妃,但被贾明拦住。
“少爷,现在时候还早,若是您现在就去络府,只怕络小姐的父母会生疑,到时不好解释,您还是再耐心等一等。”贾明知道贾旭是关心则乱,他将贾旭按在圈椅内,说道。
贾旭深吸了一口气,在耐心等待了一个时辰之后,这才出门,直奔络府而去。
要说贾旭赶得再也是巧,络父出门办公,络母与人约好了去赏花,府上只有络令妃一人。
“妃妃,有消息了。”贾旭急匆匆地走进络令妃的房间,争分夺秒地将自己得知的消息告诉了络令妃。
络令妃听罢,一颗心都提了起来,她知道禹城很有能力,但这次的事情,是有些蹊跷,仅仅是一个贪官,就用得着这么大的阵仗吗?
想起禹城临行前来找络令妃说的话,络令妃更是担心禹城的安危。
贾旭看出了络令妃的顾虑,他出言劝道:“你先沉住气,禹城他应该没事,只是最近京城可能会发生大事,你只安安心心地待在家中,别掺和进来就行。”
络令妃娥眉紧蹙,她追问道:“那禹城什么时候能回来?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贾旭摇了摇头,将贾明跟自己早上说的话,又对络令妃复述了一遍。
贾旭又吩咐了络令妃些话,便又离开。
络令妃无力地跌坐在榻上,心中默默祈祷,“禹城,你可千万别出事,一定要快点回来才是。”
窗外,阳光正好,络令妃却感受不到任何的暖意。
另一边,禹城虽然早知道方子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眼下亲眼看到他书房中的,那些与人往来的账本记录和繁杂的人脉网,更是心中气愤。
如若不是有这些蛀虫在,没有官官相护,老百姓又怎么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怎么会苦不堪言呢?
“来人那!将方子骞严加看管,这份名单上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禹城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冰冷,这一次,他要将这些毒瘤,全部连根拔起!
禹城的举动,自然也是传回了京城皇帝的耳中。
皇帝看完安插在禹城身边的眼线的奏报,心中也是同样的震怒,但同时,又对禹城多了几分忌惮。
这次的视察民生,与方子骞落马,是禹城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之下的结果呢?
如果是有意为之……
皇帝看向那份奏折的眼神逐渐变得幽深,“禹城,你还真是让朕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是早就知道了这背后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借着这个由头去的,那朕……怕是也留不得你了!”
空旷的殿内只有皇帝一人,明黄色的龙袍穿在身上,却是无法掩藏他已经慢慢老去的事实。
半月后,禹城启程回京,第一件事便是进宫,将自己这一路所发现的各种弊病上奏给皇帝。
“父皇,儿臣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周围各郡县,发现了这诸多的问题,若是不讲将这些为患一方,中饱私囊的人给彻底揪出来,不止会令百姓寒心,更是会让朝廷大臣争相效仿,枉顾法纪!”禹城的声音掷地有声地在书房内响起,他低着头,看着大理石地面上,折射出的自己的倒影。
皇帝不轻不重地“嗯”了一声,粗粗浏览了一遍奏章,丝毫不走心地夸赞道:“你有心了,朕知道了,有什么事,明日上朝再议,这一路奔波,想必你也乏累了,先回去歇息吧。”
“是。”禹城看似恭敬地退下,但心中却是不以为然,皇帝现在之所以不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无非就是不想看到他做出功绩,流传出好名声,明日的朝会,只怕会引来诸多的纷争。
不过……
禹城的嘴角扬起一抹弧度极其微妙的笑,这次的事情,可由不得皇帝把控了。
禹城走后,皇帝在书房内大发雷霆,他既想惩处那些贪污腐败,藐视君威的人,但又暗恨自己大意,竟然让禹城得了民心。
这样的情况,是皇帝最不愿看到的。
皇帝身旁的随侍太监看准时机,为皇帝递上一盏茶,低声劝慰道:“皇上,太子为国做贡献,这是好事,您如果表现得太刻意,反而会引得大臣们猜测,难免动摇国本。”
皇帝闻言,本来已经消下去的邪火又蹭蹭冒了上来,“你去放出消息,说太子明日要上奏那些贪官,朝堂会来一次大洗牌,朕就不信,他能够应付得来那么多人的口诛笔伐!”
随侍太监领了命,磕头行礼过后,便按照皇帝的吩咐去办,但皇帝不知道的是,那太监在夜深时分,敲响了太子府的门。
第二天的朝堂异常热闹,皇帝冷眼瞧着站在下方的官员们分成两派,一派极力赞美禹城大公无私,是国之栋梁,但另一派,则是说禹城公报私仇,是故意为之,想要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
皇帝也看得出来,这另一派的人中,大多数都是那些贪官污吏,但皇帝并不打算管这件事。
在经过一夜的思考之后,皇帝决定先持隔岸观火的态度,待到禹城和这些人斗的差不多的时候,他再出面管这件事,到那时,禹城的元气应该也会大伤……
“皇上!太子殿下此种做法,是真的在为国,还是想借机往朝堂中安插自己的势力,结党营私!您一定要给老臣们一个说法啊!”抨击太子那一派的人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道。
皇帝讳莫如深地扫了一眼那位站出来的大臣,坐在龙椅之上,又将询问的目光转向了禹城。
禹城不慌不忙地撩袍跪下,直视皇帝,目光清明,“父皇,儿臣所言,句句属实,但儿臣也知道,突然牵扯出这么多人,势必会引起骚乱,这位大臣所言也有理,所以儿臣斗胆请旨,在事情未查明之前,儿臣先暂居府中,待到事情尘埃落定,届时,便可以知晓,儿臣所言是真还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