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确实发生了意外,只见一处扎满了人,柳琦提着气拨开了人群,往中间躺着的人脸上看去。
还未见到,手臂被人一拽,她就从好不容易挤进来的人堆里出来了,转头一看,是皱着眉头荆溯。
荆溯还未来得及开口质问,就被人抱住了脖子,低头就能闻到淡淡的药香。
“你做什么!”荆溯一脸嫌弃的把人从自己身上扒了下去。
“我,我以为你,”柳琦反应过来自己刚刚的行为,脸上发烫,嘴里的话也说不清了。
“你以为我掉河里死了。”荆溯替她把话说完,还是嫌弃的口吻,“码头上到处都是人,你一介女流就不要瞎凑热闹了。”
柳琦一颗刚镇定下来的心眼看着就要重新上火,荆溯来了一句:“算了,今日活少,我送你回去。”
有些人就算穿最廉价的布衣,站在大街上依旧瞩目的很,柳琦走在荆溯身后,明香感受到别人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女人的目光。
柳琦平时因为样貌好,也经常遭人侧目,可是一和荆溯相比,就发现自己是小巫见大巫了。
莫名的,柳琦的虚荣心得到了些微的满足。
回到家,荆溯看着家里多出来的两个人,疑惑地看着柳琦,还未问话,荆母就抢答了。
“这是小琦平日里看我干活辛苦,今日她与我一同去挑的,买回来只做粗活。”荆母这些日子算是看出来了,自家儿子对他这个便宜婆娘颇有不满,她这个做婆婆的,须得帮衬一二。
果然,荆溯便没话说了。
柳琦看着对方进自己房间的背影,只得耸一耸肩膀。
算了,反正她添置这两个仆人也不是为了得到荆溯的千恩万谢,本来也是为了平时松快一些。
快到傍晚时分,荆府的门被敲响了。
确切的说,荆府的门是被撞响的。
柳琦他们正吃着饭,见着这一队官兵闯进来,除了荆溯,大家着实吓得不轻。
“段大人,你这样带着人马冲到我府上,似乎不太好吧。”
柳琦在一旁将荆母和荆子恩都挡在身后,看荆溯话里的意思,这两人是认识的。
为首的男人一看二十五六的样子,身上并未着官衣,后面一队人马却听他号令。
“京东码头上死了人,听说前护护国侯刚好在那一块儿作业,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段之奕腰间别着一把剑,手上却拿着扇子,说起话来柔柔气气,说出来的话却让柳琦一头雾水,他这话何意。
荆溯:“段大人何意直接说明,我是个粗人,没工夫听你摆谱。”
段之奕将扇面收起,那柔里柔气的语调也收了起来:“死的那人是太后安插在京东码头的大内密探,这段时间奉旨调查京东码走/私盐铁案,可惜了案子还没查完,就死了。下午我一直在码头走访调查,听说人死时,你在一旁,京兆府需要你配合调查。”
荆溯很明白,今天他是必须要走一趟京兆府了,尤其是他现在的身份,随便一只小虾米出来都能随意弄他一把。
临走前,他终于正眼瞧了瞧柳琦,“这几日家里就麻烦你了。”
说完,就跟着段之奕走了。
柳琦想到荆溯要往衙门里走一遭,心情顿时糟糕透顶,万一出了什么事,她可不是要当寡妇!
好不容易重生一遭,她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守寡啊!
“你多久回来?”柳琦追上去喊道,把段之奕等人拦住了。
刚才柳琦一直站在屋子里面,段之奕并不能看见全貌,这会子人冲了过来,他才看见全脸,倒是把他惊了一会儿。
这应当是户部侍郎柳瑱的长女了,此刻穿着粗布衣裳,却也掩不住五官的精致,段之奕暗自可惜,这样的美人应当小心呵护,却要跟着荆溯过苦日子。
段之奕向来对貌美女子耐心就多出几分,这会子直接帮着荆溯答道:“柳小姐放心,只要荆溯是清白的,待京兆府里查问一番,自会放出来的。”
柳琦听了大半天也没听出期限到底是多久,顿时心里翻了白眼,不过面上是不能得罪眼前这人的:“那就劳烦大人尽快还我夫君清白。”
段之奕还回了柳琦一个礼,一旁看着的荆溯忍不住又露出嫌弃的神态。
刚才看柳琦下意识护着母亲和子恩,荆溯心里倒起了一丝涟漪,觉着这女人或许真的不错,眼下看段之奕和她说话之间的态度语气,方才泛起的涟漪荡然无存。
果然水性杨花的女人到哪都能勾搭男人!
出了门,荆溯被押上了段之奕的“专车”。
段之奕虽然腰间配了剑,可却是个名副其实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出行连马都不骑,一贯都是用车。
“大人,我来守着吧。这位功夫好着呢,我们怕他伤着您。”
段之奕可是国公府世子,在京兆府不过挂个虚职,今日也不知怎么的,他竟然来当班了,正好又碰上这么一档子事。
让他和荆溯待在一起,万一真出了点什么事,他们这些人有几个脑袋赔呀!
段之奕淡定地挥挥手:“放心,他手脚都用铁链拴着,我就不信他还能翻出天来。”
“可是……”
“好了,驾车走吧。”
车马开始动起来,段之奕的“专车”里只剩荆溯和段之奕两人相对坐着。
不一会儿,段之奕松了一口气,神情严肃起来,低声对荆溯说:
“今日死的确实是大内密探,却不是什么查探走/私盐铁案,而是太后专门用来对付你的。现在人死了,太后觉得事有蹊跷,随便找了个由头,意思是先控制你再说,现在怎么办?”
“呵,”荆溯冷笑了一声:“刚才你不是对我媳妇说很快就能还我清白吗,怎么现在倒问起我来?”
段之奕一脸黑线:“荆溯!我在跟你说正事呢,你能不能正经点?”
荆溯神情微收:“人不是我杀的,你该怎么查就怎么查,我就不信太后还真能置我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