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蒙固然不知已经穿越到大宋王朝宋仁宗天圣年间,暗地里还想着:此朝若无医者将《灵台榜》整录成籍,仍然准备继续往下一朝代穿越。
他一路走访打听数月,终于得知一位名叫王惟一的医者深爱古代医术,颇受民间百姓夸赞,遂就半夜隐入其家观察,果见此人书房中放满古代医学著作和经藏,有扁鹊的《难经》,有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有孙思邈的《明堂针灸图》等等,皆是从《灵台榜》和针灸九针中汲取和编纂出来的。
与此同时,毕蒙也发现了另外一本经书《黄帝内经》,原来在他将《灵台榜》和锦盒传往人界的时候,黄帝也效仿鸿钧老祖之法,命仓颉将《黄帝内经》一朝朝传往了人界,只是仓颉一直没有和他照面而已。
毕蒙仔细观察数日,确定王惟一果是可以托付的大医者,便现化野老之身开示,并将《灵台榜》和锦盒相送,请他继续将《灵台榜》整录成籍,辅助以针灸九针之法,然后将其贡献给当朝人主,请求筑台封神,昭告天下,以结缔“人族供奉众神香火,众神庇护人族平安”的天道契约。
这王惟一果然非同一般,嗜医如命,尤其对疑难杂症和针灸九针(实则是刺度众神之用)的专研更为痴迷,曾自编《明堂经》,奈何历朝传下的有关针灸医学书籍万别千差,十分驳杂,极难识别和统一,当真是误己害人不浅。
今日忽得到《灵台榜》和锦盒,他便好似寻找到了解决一切疑难杂症和针灸九针的源头,顿时醍醐灌顶,灵光乍现,茅塞大开!
自此,王惟一丢弃自编的《明堂经》,开始重新研究疑难杂症、针灸九针和编撰《灵台榜》,同时参照《黄帝内经》,自是希望将古往今来的疑难杂症、针灸九针和有关医籍统一归纳起来,以救百姓,以利万世,殊不知是在救度众神。——史传他“夙受禁方”正是因得到《灵台榜》的缘故。
说来也巧,这年宋仁宗得寝疾,医馆院医官皆不能治。
传闻民间有位大夫王惟一医术精湛,尤其对疑难杂症更有独道见解,便就将他请入宫中,给宋仁宗医治寝疾。王惟一稍加观察,便取一针从昏睡的宋仁宗脑后刺入。针才拔出,宋仁宗便睁开眼来,次日身体痊愈。
又一日,宋仁宗腰痛难耐不能行,复召王唯一来治。王唯一用针刺其腰,拔针之后,请宋仁宗试走。宋仁宗起身行走,果然行步如故。
经此二事,宋仁宗非常赏识王唯一,擢拔他为翰林医官院七品医官,并向他讨教针灸方技。王唯一便侃侃谈起《灵台榜》和锦盒之事。
宋仁宗闻说《灵台榜》,忽然就想起金匮之盟来。
原来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与其母杜太后立金匮之盟时,曾在遗书中提到过《灵台榜》之事,并希望将来无论是何人继承皇位都要替他完成当年灵台遗愿,即:起造法台,供奉众神,并昭告天下百姓。此事自宋太宗、宋真宗一直口传下来,因此宋仁宗略有所知,只是已经过去数十年,真假再难分辨。
今日忽闻《灵台榜》,他便想起此事来,但却半信半疑。
又过了些日,皇后忽然生子难产,翰林医官院院使亲自急救,未料三针下去,竟至婴儿胎死腹中,若不及时取出婴儿,皇后必死无疑!正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王唯一请旨施救,又添刺三针,果然将已死婴儿从皇后腹中逼出,救得皇后一命。宋仁宗大为惊叹和感激,对王唯一的医术更加赏识。
逾半载,好巧不巧又遇贵妃生子难产,产状竟是腹中的婴儿左手抓握住了脐带,当真是万分凶险。宋仁宗急召王唯一入宫急救。王唯一再次施展出高妙绝伦的针灸之术,竟以一针刺穿贵妃的肚皮,再刺穿婴儿的胎盘,最后直刺入婴儿的左手虎口。婴儿负痛,慢慢松开了抓握脐带的左手,贵妃遂顺利产下了婴儿,母子二人皆得平安。
宋仁宗亲眼目睹此景,对王惟一的医术五体投地,再次向王唯一请教医术,并愿闻针灸方技。王惟一便再次说起《灵台榜》和锦盒之事。
至此,宋仁宗才深信宋太祖赵匡胤传下的灵台遗愿,下诏王惟一将此等高超的医术总结成籍,造福天下黎民百姓,福泽后世。
王惟一欣然奉诏,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针灸九针和编撰《灵台榜》。
历时两载,王惟一宵衣旰食,竭心尽力,精意参神,总会古今诸说,终于完成了针灸九针的研究和《灵台榜》的编撰工作。
他将灵台二十府各部众神的姓名、封号以及所担当职责全部注释清楚,合“冲维六府”变成任督二奇府和十二正府,共计为十四府,并且按照灵台山各部灵府形成的人体构图、用精铜铸造成两具真人大小的铜人。
同时,将众神姓名按照走向分别刻写在两具铜人身上,两具铜人体内又灌满水银以为灵台灵气,复用黄蜡密封,已防水银流泻,此便是“天圣铜人”的来由。又将整录的《灵台榜》命名为《铜人腧穴(腧穴原名叫灵府)针灸图经》。
功成之日,王唯一请宋仁宗驾临医官院,观摩两具铜人,并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献上,按照与毕蒙的约定,请求宋仁宗筑台封神,昭告天下。
宋仁宗当即答应,原来宋仁宗前夜做了一个异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对他讲叙当年参加灵台封神之事,而王惟一今日完成的事业正是宋太祖的当年遗愿,“起造法台,供奉众神,并昭告天下百姓”合该由他赤脚大仙来完成。——其实宋仁宗乃是南天宫赤脚大仙转世,“筑台封神”本是他下界任务之一。
于是宋仁宗召群臣商议一番,最后决定将封神台选建在汴京大相国寺。
天圣五年仲秋,封神台起造竣工。
从医馆院抬来一具铜人,安置在大相国寺的封神台中央。
宋仁宗遵从宋太祖赵匡胤的遗愿,率领文武百官,登上封神台,祭天封神,昭告天下,仪式之隆重,封神之庄严,香火之鼎盛,为历朝所罕见。
大相国寺这里君臣祭天封神,诸天万界如南天宫、大成府、雷音寺、昆仑山以及紫霄宫等众神圣仙贤皆有惊动,而灵台山果然产生香火感应!
但见红海之上,一阵阵萌发出香火灵蕴,犹如禾苗抽芽一般,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密集……最后围绕着灵台山缓缓铺展开去,望眼都看不见尽头。
灵台各府大小众神皆能感应到来自人界香火的供奉,纷纷走出灵府来,观看红海之上发生的千古未见的壮美景象,相互议论纷纷,惊喜不已。
而此时,毕蒙却正与普贤大士在峨眉山上信步闲聊,原来他穿越诸朝,交付了《灵台榜》和锦盒后,都会云游四海八荒,拜访各境各界的神圣仙贤。
忽见东北界瑞气缭绕,香火冲天,便知有大事发生,打开天眼一看,正是宋仁宗率领文武百官在汴京城内祭天封神,自料王惟一定是完成了《灵台榜》的整录成籍,他不禁欣喜万分,遂匆匆向普贤大士告辞,直奔汴京而来。
顷刻之间,奔至汴京大相国寺上空。
果真是宋仁宗率领文武百官在祭天封神,王惟一也身处其中。
再看那封神台中央矗立的铜人,上面镌刻着众神姓名,仿佛纹络图一样。
毕蒙无比激动,暗思道:“辛苦穿越数十年,如今终于完成紫霄宫老祖和灵王交付的任务,但不知这里人界之主祭天封神,那里灵王和众神是否有所感应?当日灵王曾吩咐过‘直到当世人主筑台封神的那时我才能返回灵台山’,现在正是时候,我该回灵台山复旨了,只有回灵台山后方能知晓。对了,该拓下一幅图携回去,也好让灵王比对比对《灵台榜》和这拓图才是!!”
暗自思罢,毕蒙略施法术,将那铜人全身的“经脉图”拓印了一幅下来,放入怀中,然后转身来到王惟一府邸上空,复施法术,将《灵台榜》收了回来,亦放入怀中,径返灵台山,向灵王复旨。
一路往西南界行来,却并无结界阻隔,毕蒙想起当年被那位威猛巨神送入人界时的惊险,才知是真的着了道,但如今总算完成任务,也就不值一提了。
飞行两日,红海出现在前方,灵台山在远处放射灵光不绝,但此时红海上灵气氤氲,朝气蓬勃,已非昔日死寂景象,实则是人界香火形成的灵蕴。
瞥见此景,毕蒙愈加激动,火烧云催速飞行,不多时已至灵台山前。
早有一名小游巡空中跪迎:“小神恭迎大神回山。”
毕蒙道:“无须多礼,速去禀报灵王,就说毕蒙回来了。”
“回禀大神:灵王已知大神回来,正在灵宫等候大神复旨,并吩咐小神前来转告,大神无须走朝门觐见,直接降落广场入宫即可。”
“看来灵王是急着想见毕蒙啊。你可以退下了,我这就去见灵王。”
“诺!”小游巡应诺,退隐而去。
毕蒙一催火烧云,转眼降落在灵宫广场上,整束一番,直入灵宫大殿来。
入得灵宫大殿,果见灵王高坐在宝座上,蚩尤、烛龙、九凤等诸府大神也都端坐在本座上,毕蒙谨慎走至宝座下,单跪行礼:“小神毕蒙参见灵王。”
“毕蒙,本王每日都想着你回来啊,今日你终于回来了。”灵王高兴道。
“是,小神奉紫霄宫老祖和灵王之旨,送《灵台榜》和锦盒前往人界,忽忽之间已有数十年,近日才有幸完成任务,特回灵宫向灵王复旨。”
“很好!真是辛苦你了。”
“此是小神该尽之责,说不上辛苦。”毕蒙恭敬回道,“不知那里人界之主祭天封神,灵台山这里各府众神是否有所感应?”
“各府众神皆有感应,红海之上也显出香火瑞象来了。”
“如此甚好,小神总算不负此行。”
“嗯,《灵台榜》可曾携带回来?”
“《灵台榜》已携带回来,并且小神也携带回来一幅《灵台榜》重新整录的拓图,敬请灵王观看。”毕蒙说罢,将《灵台榜》和拓图取出,恭敬呈上。
侍奉官上前取过《灵台榜》和拓图,呈献給了灵王。
灵王先打开《灵台榜》观看,却发现《灵台榜》里的灵台山图和众神姓名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幸亏他熟知二十部众神姓名,才能勉强一一辨认出来,但显然心中十分不悦:“毕蒙:《灵台榜》为何变成这般样子?”
“启禀灵王:此事说来都怪小神。”毕蒙既恐且愧道,“当日小神去人界送《灵台榜》时,途中遇见一位巨神,说是奉上峰之旨特来送小神前往人界一程,随后他便化出一座云门叫小神进去,当时小神并不多疑,就飞身进入了那座云门,没想到滂沱大雨忽然而至,弄得小神晕头昏脑,浑身湿透。待进入人界后,才发现《灵台榜》掉落在地上,卷轴已然打开大半,被大雨淋湿,众神姓名有许多都变得模糊不清了。小神此行失职,恳请灵王降罪!”
“嗯。”灵王闷嗯一声,将《灵台榜》放置一旁,复将拓图展将开来观看。
这不看拓图也罢,稍看之下灵王怒火腾地升起:“毕蒙!这拓图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将我灵台山和众神姓名改得如此乱七八糟?!”
“灵王:小神…小神……”毕蒙面色顿变,当时他拓下铜人纹络图时也没有观看一眼,根本不知拓下的铜人纹络图究竟是什么样子。
“哼!好你个毕蒙啊,你自己看看吧!!”灵王一抬手,将拓图扔到殿下。
毕蒙惶恐不安地捡起拓图一看,顿如五雷轰顶,瘫坐在地上。
灵王没好气色道:“看你做得好事!我灵台有奇正二十部正神,如今被改得只剩下十四部众神,冲维六府众神哪里去了?另外,许多神的姓名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他们如何能够得受人界香火?!还把众神各自的‘灵府’也都改成了什么‘穴’来定名,真是气煞本王了!!你自己说:你该当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