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花原本是打算去京城把东西和银子还了,也去了她一桩心事,但是七叔说的对,小豆子是块读书的料子,七叔一走,他就没了先生。
不是她瞧不起人,镇子上的先生水平有限,徐怀杨就是个最好的例子,童生试还没过呢,这都多大了。
不过要去京城定居,那她这边的葡萄生意就不能亲自打理了,好在一切都在正轨上,也不怎么用的着她亲自看着,不过作为合伙人,这事儿她还是得跟秦书鹤商量商量。
自己撒手不管了,太不地道了,往后还怎么跟人做生意。
秦书鹤怎么会真的拦她呢,就算拦也未必拦得住,既然那样,何必不痛痛快快的让她去呢,闹的大家和乐,至于葡萄园的事儿,他答应着帮忙照看着。
有他在,叶小花也放心,而且她还打算把葡萄园种到京城去,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更多,人对于奢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先是能吃到葡萄,然后是吃到新鲜的葡萄。
以前往京城的销路就很好,只是偶尔也会有客商们抱怨,说路途遥远,葡萄受损严重,到了也没那么新鲜了。
葡萄园是她最大的心事,如今已经解决了,那她也就没什么牵挂了,至于房子,她也没卖,往后回来看葡萄园的时候还能住着,反正现在她也不差那三五十两。
这话怎么如此熟悉呢?有人也这么财大气粗的跟她说过,当时还被她好一顿鄙视。
叶小花笑了笑,三年未见,他还真是心大,不怕自己跑了不认账。
说走就走,叶小花可没什么故土难离的感觉,更是没什么可值得告别的亲人,毕竟对她来说最亲的人,跟她同路而行。
因为有叶小花的陪伴,让桑氏都开怀多了,远离娘家的悲伤也被化解了不少,几人商量了下,还是早点出发,赶早别赶晚。
两家要一起走的消息还是震惊了村子里的人,他们担心叶小花走了之后,往后就没人管他们了,那葡萄咋办?
村子里的人家家都种了葡萄,他们买给谁去?
没人收购,再贵的葡萄也是一堆烂泥。
叶小花再三保证不会不管他们的,这才让他们宽了心,有些跟叶小花感情深的,还偷偷擦了眼泪。
虽然叶婆子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坏事,可是眼下她身子大不如前,这些天听说她老做噩梦,总是梦见秦秀莲,现在也是一阵明白一阵糊涂了。
说到底小豆子也是叶家的子孙,这一去,未必有机会再见到叶婆子,所以叶小花领着小豆子让她给叶婆子磕了头,留了几两银子,给她买药,她没必要跟一个要死了的人记仇,这么做,算是她作为叶家子孙最后的一点情面吧。
这些年村民们跟着叶小花不说家家发了财,可也是吃穿不愁了,唯有叶家大房日子还是过的苦哈哈的。
倒不是叶小花不给他们发财的机会,她一视同仁,也让他们跟着自己种植葡萄,奈何叶家爷俩是个懒的,不好好侍弄,他家的葡萄颗串小,而且还成熟的晚,总赶不上好时候,产量也低,崔雪花又为了生孩子,整天求神拜佛找偏方,有点银子就被她拿去嘚瑟没了。
叶婆子在叶小花走了的半个月后咽了气,她留下的银子并没有用在给叶婆子看病买药上,而是被崔雪花拿到了娘家,听说叶婆子最后是饿死的,因为没人给她喂饭喂水。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叶根树也算不得什么孝顺的儿子,至于到底是谁出的主意,叶小花也懒得去查,当年秦氏的死肯定是叶婆子做主的,这也算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叶小花要走,徐怀杨这一次鼓足了勇气来见她,三年来,他看着叶小花越来越意气风发,而自己每次下考场都失败而归,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徐怀杨也想过挽留叶小花,但他深知浅水困不住蛟龙,她不会同意,自己说了也是叫人为难罢了。
徐家媳妇却一直无法释怀,但对于叶小花的离去,也是无可奈何的。
临出发的那天,经过镇子上的时候,殷、秦两位夫人都来送了叶小花,还送上了一些首饰作为临别的礼物,两位夫人没有哭天抹泪的不舍,都是有钱人家,家里在京城也有生意,真的想见也不是难事。
至于秦夫人,她就更不怕了,自家那个痴心的弟弟早已经先一步去京城候着了,说不定往后就是一家人了,而且她也觉得叶小花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跟云飞两个人相互依靠,说不定就日久生情了呢。
这么想着,秦夫人恨不得亲自给他们驾车,好让他们快点到京城了。
……
锦王府中。
年轻俊美的男子慵懒的靠在金丝楠木的躺椅上,余光扫了眼垂手而立的墨影,“人到哪儿了?”
“据探子来报,还有三天就到京城了。”
“她迟到了三个月,给她点教训,看她以后还敢不敢不遵守承诺了。本王最讨厌言而无信的人了。”
教训?
墨影可不敢擅自做主,这可是王爷花了三年时间才钓上来的大鱼,万一教训的厉害了,他心疼了咋办?
再说王爷的双腿可还需要她才能“站”起来呢。
人人都知道,皇七子锦王是个病秧子,双腿残废不能站立。
“主子,怎么教训?”墨影小心翼翼的请示着。
凌慕辰像后一仰,椅子缓慢的晃动了起来,“她手上应该有三万两银子,给她留三两吧。”
墨影以为自己听错了,“真的只留三两?”
“三两就够了,我那包葡萄籽凭什么白给她,总是要收点儿利息的。”
墨影不敢当面说,却偷偷的腹诽着,自家主子比商人还奸呢,这也太狠了。
他虽然心疼小花姑娘,可敢怒不敢言啊。
对不住了,小花姑娘。
于是,叶小花在临近京城的前一个早上发现,自己藏的好好的三万两银票,不见了,包袱里就只剩下了三两银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