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 第67章性别之罪 67全文阅读

“闽先生,我们都是应朝廷诏令去往边城的百姓,既然您也要去边城,不如和我们一起赶路,大家还有个照应,况且您的身体还没恢复,正好可以坐牛车赶路。”

秦双双心里头盘算着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位闽天诚拐着一起上路,然后慢慢想法子把他留在秦家村。

闽天诚知道秦双双邀请他一起上路,就是要照顾他们一家,免得他再饿晕了的意思。

虽然文人风骨让他有些不好意思跟着人家蹭吃蹭喝,可是他身上已经分文皆无,况且他也舍不得妻儿继续受苦,只好羞红着脸点头答应了,心下却打定主意,到了边城一定要好好的报答这些好心人。

秦双双还不知道她打的主意已经成了八分,这会儿看闽天诚那别扭的样子,知道他是文人心性,不好意思吃白食,便只是笑笑,也不说破。

把闽天诚带回去之后,秦双双就找了村长和几位族老以及她师父方钟毅,把闽天诚的身份说了一下,着重阐明他是进士出身,学问极高,又说了一下打算把他留在村子里的事,让大家对他一定要热情周到些。

秦双双这话一出口,不说别人,几个家中有读书人的族老们眼睛顿时就亮了,他们之前还犯愁自己家孙子到了边城找不到好老师呢,这现成的老师送上门了,不用秦双双说,他们也不会放过!

接下来秦双双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做拍马屁!秦家村的几个小秀才小童生围着闽天诚一家人团团转,殷勤的恨不能走路背着,吃饭喂着,弄得闽天诚哭笑不得!

他也知道这几个人是想和他学点学问,他一肚子的学问,闲来无事,就在休息的时候给这些人授业解惑一番!也是打发时间了。

每天赶路,给人讲课,享受一下学生们求知若渴满是崇拜的眼神,时日长久,倒是把他心里从离开京城起就憋着的那一口气顺了好多,连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秦双双都拉着方瑶秦淼一起跟着听,秦双双还好,有前世的底子她还能勉强听懂,秦淼和方瑶都是不识字的,听闽天诚讲课那就是鸭子听雷雾飒飒,完全不解其意。

连着听了几次,闽天诚见秦双双几个女孩对学习也很有兴趣,加上秦双双还救过他,就单独开课,给秦双双她们三个女孩讲解一些初学者的知识。

不得不说,方瑶和秦淼很有学习天赋,除去故意藏拙的秦双双,这两个人的学习进度让闽天诚惊奇不已,当然最让他惊喜的是秦双双,学习的速度堪称天才,当然秦双双是特殊状况,不予置评。

最近大家伙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弄得赶路的速度是越来越慢,本来计算着再过十来天就该到边城的,被他们这些人硬是拖拉了一个多月,才赶到边城。

大家虽然边城边城的叫,但其实边城并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堵又高又长的城墙以及一坐住了满镇守边疆的兵士,雄伟而又壮观的飞鹰关!

飞鹰关的外面是一片漫无边际的茫茫草原,胡人就生活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原中!飞鹰关内,并没有任何城池,百姓们都是据群而居,可人却不少。

其实这地方原本只有一坐飞鹰关,是驻守边疆的重要关卡,后来齐大将军来了这里,直接把胡人打怕了,弄到后来,有齐大将军在的地方,胡人自动退避三舍。

住在边关的百姓们为了寻求庇护,就自动聚集在飞鹰关的后面居住起来,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就被人称呼为边城,其实这里并没有城池,这次皇帝大举迁人过来,就是为了让边城变的名副其实起来。

听从了秦双双劝告来到边城的众人也发现,边城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荒凉,相反,边城很热闹,各种商铺市场随处可见。而且一入边城,大家就感受到了边城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彪悍而又开放的气息!

大街上,人们说话高声大气,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穿着利落的穿梭在大街小巷里的女人们也是随处可见,就连沿街叫卖的摊贩也不乏女性,却并没有人对此表示异常,显然这在边城是常态了,可见边城的风气比起内地开放很多。

其实早在进入边城之前,大家就听说了齐大将军的威名,知道在这地方,并不用惧怕胡人的侵扰,又切实的感受了一番边城的热闹,顿时,大家心中之前还隐隐约约有些不安的心都彻底的放了下来!

秦双双这一群人身为迁边的百姓,要先到官府报道,然后等着划分土地和住房的宅基地。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书吏,那书吏翻了半天的账簿,又点了一下人数,连大人带小孩,正好是五十七户一共四百七十二人。

书吏点好人数,又登记了一下一共是多少户,每户多少人口,户主又是谁等等,登记完还去请示了一下长官,这才划分给秦双双他们一处很庞大的荒地,目测足有三千亩左右。

按照朝廷给出的优惠,房子官府出材料,他们自己动手随便盖,只要大门不违制,愿意盖多大都行。

土地也一样,自己开荒,自己分配各家各户的土地数量,只要不超出划分给他们的土地就行。无论开发出多少荒地都归开荒者所有,并且十年之内,这些土地都是不收税的。

而且荒地开发出来之后,还可以去官府按照土地的数量领取种子,这个时候虽然过了春季,可是种一些蔬菜还是可以的。

不过那个分土地给他们的书吏也曾经严格的警告过,所有开出的荒地必须都种上粮食或是蔬菜,不能空着,只要有一亩地没有种上粮食,这一家人所有免费发放的荒地都将被收回。

这条政令也是怕百姓们贪多,只一味的开荒占地却不种植,浪费了土地才订立的,对这一条,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是靠着土地生活的人,本来他们就不会舍得荒废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