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景福 > 第六十八章 余氏再来全文阅读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只听系统继续道:“钱洄的想法是,我们如今有了充足的米粮,倒是可以对这些人笼络上一二,真到了乱世时,也是个助力。”

元令辰估算了自己的能源点,点了头:“此事就叫他出面吧,若能拉拢,自然最好。”

如今也不知有多少流民落草为寇,劫掠钱财,杀人越货之事屡见不鲜,这些逃兵若真能坚守底线不伤人性命,倒也称不上是穷凶极恶之辈,若好生教化一番,未尝不能成为她的助力。

况且,她有钱洄在,也不用自己出面,哪怕最终他们有了异心,她损失的也不过是些米粮。

与她日后所求相比,些许米粮都不过是小财,已值得她赌上这一回了。

那些人的聚集之地是在一个山谷,因盘踞在此有些日子了,整个山谷已建起了不少低矮的屋子,粗略一看,倒更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村落。

钱洄站在山坳处,居高临下地看着山谷中的情况。

山谷中所发生的事,那些人所说的话,俱都没有逃过他的耳目。

包括这山谷是何人主事,又有哪些人和哪些人有矛盾,以及哪些人正暗自谋划着要自立门户。

甚至连某些人睡梦中说过说什么梦话都尽被他收入耳中。

故而同样知道,这一批人自军中逃亡,早已是惊弓之鸟,最为排外不过,他若是贸然露面,怕被当成居心叵测之人。

到时目的达不到,还要坏了他主人的事。

正想着对策时,见着那山谷里出来一队人,看样子倒像是去打猎的。

他便隐在树后,看着他们走远,又悄悄跟了上去。

……

另一边的元令辰,已着手做起了她的酒曲。

院中却来了一位她意料之中的客人。

却正是原先给沈氏接生的八旬老妇,余氏。

余氏手上还挎着一个篮子,里面放了半篮子鸡子,见着陈氏,先带了三分笑:“你那小孙子,将满月了,我近来得了些鸡子,你倒正好用得上。”

陈氏正要推拒,却听着后面孙氏的声音:“你就收下吧,也是我娘的一片心。”

原来前些日子,陈氏和孙氏闲谈时,曾提过一嘴,小孙子即将满月了,想做些红鸡子分一分,图个喜庆。

孩子满月分红鸡子,本是京畿之地历代的习俗,只是如今世道艰难,连吃饱饭都难,大多数人家已不讲究这些了。

可他们家又不同,靠着孙女过上了好日子。

这有了孙子,自是想他能福寿绵长,便想要给他办得体面些。

只如今村中养鸡的人家不多,鸡子自也是难得。

她长媳何氏原先倒也有两只母鸡,只其中一只早在沈氏生产之后就给她进补了,只靠着另一只,也不知要攒到何时去?

她便起意在别处寻摸一些来。

因着和孙氏交好,自是第一个与她说的。

却不想才没几日,余氏就拿了这么一篮子鸡子来,这叫她如何好意思收?

余氏看出她的心思,也直言不讳:“我这东西自也不是白给你的,我先前托你办的事……”

陈氏一听,拍了拍脑门:“瞧我这记性,我已帮您问过了,钱朝奉倒不曾拒绝,只说可以帮忙问上一问,只那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的,至多也就能得个一两粒,再多也难了。”

“似这般救命的药,自是不可多得的,我明白。”说完,她又摸了摸袖口:“那你可有问一问,这么一颗药,要价多少?”

“这我倒也问了,钱朝奉说,他那友人,本就是济世为怀,不求从中牟利,一粒药一两银子也就够了。”

这番说辞自是元令辰告诉陈氏的,似这丸药,原料并不难得,都是她自山上搜罗而来,只她并不打算以此谋生,一共也只制了三粒。

一粒给沈氏用了,另有两粒,余氏既然需要,她也愿意给她个方便。

若能因此救上个把人命,自也是好事一桩。

但因着外界药材昂贵,她也不打算打破那规矩,否则养足了别人的胃口,倒还给自己添了麻烦。

便估摸着药材的价值,要了一两银子的价。

而余氏一听陈氏的价,反倒松了口气:“我原先想着,这般救命的药,当不会便宜才是,此番前来,是带了我毕生的积蓄,却不想,那医者,竟是这样济世为怀。”

药材要价高昂,她自是清楚,似这样救命的药,即便要价百两都不为过,只收一两,的确是极便宜了。

余氏得了准话,自是高兴万分,将手中的篮子往陈氏手中塞去:“此番多亏了你费心,这一篮子鸡子,你就收下吧,全当是我的谢礼。”

陈氏推拒了一番,见余氏坚持,也只好将鸡子收了:“那药丸的事,等钱朝奉来了,我再帮您问一问。”

陈氏这个承诺,自是说到了余氏的心坎里,她马上笑道:“那自然是好,多谢你了。”

回去的路上,孙氏颇有些不解:“娘,您如今也不给人收生了,为何还要坚持去求药?”

余氏拍拍她的手:“我收生了几十年,名声早传到了外面,这药备着,不仅是保别人的命,也是保我自己的命,保我儿孙的命啊。”

她们那个行当,不乏有人盛名在外,得了权贵青眼的。

可收生之事,成与不成,一半看人力,一半听天命。

似她那些技艺高超,久负盛名的同行,也不知有多少不得善终的?

看着那些人一个接一个地殒命,她知道迟早都会轮到自己。

真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有这么一粒药丸在,救的可不止是那一大一小两条人命。

所以,这么一种药,即便是倾尽所有,她都想得到。

孙氏能得了余氏青眼,自也不是那个蠢笨的人,只稍稍想了想,就有些明白了。

她记得三十年前,她曾起意跟着婆母学一学收生的手段。

只那时被婆母严词拒绝了,当时她还觉得委屈,后来是婆母告诉她,这行当有太多身不由己。

做得好可以一步登天,做不好自云端坠下,那就是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