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古言小说 > 福地甜园:拐个王爷好种田 > 第三百六十九章生意兴隆全文阅读

“我二伯没去赶考么?”顾青杨是秀才,按说也可以参加秋闱,云瑾当然就是随口问了一句。

“二房哪有那个钱去赶考?去一趟府城连吃带住也得花好些钱呢。你二伯倒是想啊,他们家上哪儿能拿出那些钱来?家里头除了那些地还有啥?好歹今年被大家伙劝着地没有租出去自家种的,秋天正忙着收地呢。要是你二伯不在家,地里的庄稼还不得丢了?”陈氏撇嘴道。

二房一家子都好吃懒做,虽说如今顾青杨比以前硬气了些,可他本身也不是多么勤快,能够领着儿子在家种地也就不错了。

“你二伯现在倒是不像以前那么耳根子软了,你二伯娘被打了一回多少也消停点儿,不说是成天出门瞎逛游。不过那一家子懒成习惯了也就那样儿,同样是顾家的好地,他们种出来的庄稼又矮又细,今年的收成也就是比租给别人强点儿。”提起二房,陈氏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云瑾对二房怎么样并不关心,刚刚也不过是随口问了一句而已,“对了,大伯娘,你家在镇上的饭馆儿怎么样啊?我这些时候一直忙着也没顾得上去看看,就是听绍阳说饭馆生意还行?”

锦绣陪嫁的两个铺子,一个租出去了,另一个在开春三月初的时候弄起来个小饭馆,玉海和锦绣俩人为主,陈氏不忙的时候也去帮忙。饭馆里做一些简单方便又实惠的小吃,很是吸引人,据说生意挺好。

“好着呢,哎呀不提这个我都忘了,多亏你给想出来那么多的花样儿呢,那什么萫子凉粉儿啊,凉面啊,粉皮儿,煎饼果子那些,别人家都没有,就咱家能做出来,你是没瞧见啊,如今不光是码头上的人过去吃饭,就连镇上也有不少人特意去吃,好些人吃了还不算,还得买回家去几份儿呢。”

“如今玉海管后厨,锦绣管着收账,另外还雇了三四个伙计,那都忙不开。要不是最近这些时候码头没多少活了,我都回不来。”一提起家里的生意,陈氏可就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没办法啊,家里头秋收忙成一团了,晓兰还得伺候个孩子,我要是不回来帮把手咋行?”

听见陈氏这么说,云瑾也就放心了,“大伯娘,你跟玉海哥说,让他别贪图挣钱快就涨价,一定记住了要实惠。咱家的东西虽然是别处没有,可别忘了咱那铺子不是在镇中心,要不是江帮这些人捧着,哪能这么红火?咱不能光是为了挣钱就忘了本,实实在在做生意,踏踏实实挣钱。”云瑾又叮嘱了几句。

陈氏连连点头,“对,对,是这个理儿呢,我和你大伯都嘱咐他们了,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藏奸耍滑,咱做吃食生意的就是凭着口碑,大家伙都觉得好吃才来,要是弄得不好吃了谁来啊?再者那些也都是咱家里寻常能见到的食材,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把咱家地里出产的做熟了去卖,可不能卖太贵了。”

这边陈氏跟云瑾聊得欢,那头安氏和齐家老太太不免有些担心晓兰。当初晓兰嫁到顾家的时候嫁妆也不少,两家门当户对的看着挺好。可如今来了锦绣,又带着那么多嫁妆,如今还有个挣钱的铺子,安氏不免有些担心顾家看不上晓兰给晓兰气受。

“玉江对你咋样?你公婆呢,可又什么不愉快?”安氏低声问了句。

晓兰寻思了一下才明白母亲说的是啥意思,当即就笑了,“娘,公婆和玉江对我都好着呢,没人给我气受。弟妹也不是那掐尖要强的,别看人家挣钱多,却依旧和以前一样和气。而且公爹说了,家里还有玉泽没成亲呢,谁挣的钱也都是公中的。玉海两口子在镇上挣钱多,我和玉江守在家里也是大功一件,一家人就得齐心合力往好日子奔才行。”

听见晓兰这么说,安氏总算松了口气,“幸好你公婆都是明事理的人,不然家里肯定乱套。既然是这么说,那你就安心的管着家里这一摊子,也别藏心眼儿,跟你那妯娌好好相处着,往后互相也都有照应。”

晓兰自然是没二话,点点头算是听进去了。安氏这会儿才提高了声音,大声的跟王氏等人说话。“对了,弟妹,瑾丫头的婚事筹备的如何了?这一秋天家家都忙着呢,也没能过去帮一帮,你那边要是有啥忙不开的就说啊,往后家里就没啥事情了,我们都能过去帮一帮。”

那头陈氏也听见了,赶忙来一句,“对,你这边有啥事情忙不开的就说话,我现在也没什么事情了,能过来帮帮你。好歹我也是操办了玉江和玉海俩的婚事,咋地能明白一些,你要是有啥不懂的就尽管说。咱娘这些天就念叨,说是不知道瑾丫头出嫁的事情准备的咋样了。”

顾家老太太来这边住了不到一个月,晓兰生景新满月的时候就回顾家了。对于老太太来说,顾家大院才是她的家,这边就算是再好她也是待不住。顾青松已经不再了,王氏虽然还是顾家的媳妇,可老太太总觉得住在媳妇家里没那么仗义。

王氏也能体谅老太太的心思,再加上春耕那些天家里真的是忙不开,要是强留老太太继续住,万一哪里照看不周到反而不好,所以就接着去吃满月酒的机会,将老太太给送回去了。

“大嫂,你回去跟咱娘说,我这边一切都好。瑾儿的嫁妆预备的差不多了,绍阳那头我也都给准备好了,如今也就差婚礼的酒席需要预备,倒也没啥,咱家养的猪,鸡鸭什么的也不缺,提前两三天忙活忙活就行了。”

“对了,等着过些时候我过去把咱娘接来住几天吧?瑾儿要成亲了,总不好连个长辈都没有,绍阳那头本身就没啥亲人,这边再连个岁数大的都没有,看着不像话。”北方的习俗,婚礼上最好有岁数大的人压场,也是图个吉利。

“成,那我回去跟咱娘说,这时候都闲着,让咱娘出来住几天也好,散散心。也就是你有这个孝心,你看老二老四那几家,哪有一个敢说是把老太太接去住着的?他们都嫌咱娘啥活不能干,是累赘呢。”陈氏又忍不住感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