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四年元月辛酉,一支由五辆大车,百余名骑士组成的队伍,由北迤南,飞驰在官道之上。
马上骑士均着朱红对襟袢袄,腰挎长刀,背负长弓-硬-弩。
为首的数名骑士,单手持缰,单臂撑旗,亲王旗及五行旗在风中烈烈飞扬。
惊鸿一瞥,气势惊人。
路过驿站,队伍并未停歇,只有队尾的三名骑士下马,吩咐驿卒灌满水囊,有现成的干粮全部送来,随后丢出一个钱袋,翻身上马,打了个呼哨,紧随前方的队伍飞驰而去。
“天爷!”
驿卒捧着钱袋,嘴里念着老天,呆呆的立着,仍在状况之外。
不过是些热水和干粮,竟然还给钱?
驿丞也被惊动了,快步跑到驿站门前,单手搭在额前,望着远去的队伍,咂咂嘴,看这架势,莫非是哪位进京的藩王?
没有亲王辂,也没有亲王仪仗,该是王府官属进京朝拜。
在驿站中歇息用饭的众人,此刻多在谈论这支队伍。
“人都说北疆边军骁勇,对上一两个鞑子不在话下,我还以为是虚话。亲眼所见,才知不是虚言。”
“如今汉王和赵王都在北边,顺天府有定国公镇守,魏国公练兵,大宁城有兴宁伯,甘肃宁夏辽东等地都是将官骁勇善谋,兵强马壮,鞑子连谷草都不敢打了,生怕来了就回不去了!”
“此言当真?”
“我还能骗你不成?自今上登位,北疆诸地早已今非昔比。见兄台面善,在下方多说几句……”
说话的是个一脸书生气的中年人,因事坐罪被谪云南,后因精通算学再被举荐,此次是到顺天府大兴县任主簿一职。想起赴任前同僚亲朋脸上的欣羡,不免更加得意。
顺天府,龙兴之地!
朝廷早有迁都之意,南北两京,谁主谁次,聪明人都能猜到。
翻阅永乐三年至今的朝廷邸报,除了外邦使臣朝贡,应天基本没多少好事,不是这个被抓,就是那个被贬。前段时间,高皇帝的女婿,今上的妹夫,驸马都尉都被人推桥下淹死了,还同锦衣卫扯上了关系。好不容易消停一阵,礼部尚书又被锦衣卫抓了,罪名一抓一大把,贪-污--受-贿,纵族人行不法事,欺压乡里,最低也是充-军-流-放。
反观顺天,虽是边塞之地,却频传佳讯。
荒田开垦,粮食丰产,互市繁茂,接连有草原部落归附,辽东女真来朝。
天子派遣两个儿子到北边就藩,令定国公镇守北京,又派魏国公到顺天练兵,加上异军突起的大宁城,对北疆的重视可见一斑。据言,大宁虽比不上金陵等地的繁华,边民和归附牧民的生活却日渐富裕,一天三顿,顿顿吃饱。
“听说大宁城中连乞丐都见不着。”
“真没有乞丐?”
“真没有。”
外人不解其中缘故,唯一能给出答案的,只有大宁都指挥使司和临时设置在城内的兵仗局。
在某个红毛的刺激之下,杂造局和兵仗局里的工匠都爆发出了巨大的工作热情。
工坊规模不断扩大,新产品6续上马,人员缺口自然越来越多。
没有手艺?不要紧,当杂役。
是民户?呔!是民户不好好种田,四处闲逛,偷-鸡-摸-狗,先到局子里干两天杂活,劳动改造。视情况决定放还是不放。
杂造局内,佛郎机炮和火绳枪是主打,改进冶铁工艺有了一定成果。随着技术的熟练和材料的完善,有工匠在鸟铳的基础上造出了短铳,另有工匠认为火绳枪的点火装置过于不便,做出了自动点火装置,甚至提出了遂发抢的概念。
虽然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理论和工艺都不成熟,大明工匠的研发和动手能力还是让孟清和大吃一惊。
认真想想,其实他才是土著,这些作坊里的工匠才是-穿-越-来的吧?
兵仗局得到鸟铳的图纸,如获至宝。
白彦回立刻给皇帝打报告,同孟清和的奏疏前后脚抵达京师。
靖难中,燕军在南军的大炮和火铳面前吃过大亏,李景隆用火炮围困北平,盛庸组织的火器队差点为朱棣的人生提前划上句号。
血淋淋的教训不容忘记,对火器能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朱棣和手下的一干武将都有极其深刻的认识。
武力强悍,不错。
武器强悍,更好。
两强合一,并驾齐驱,不说天下第一,也是想揍谁揍谁,想踹谁踹谁。
大宁进献的佛郎机炮让朱棣眼前一亮。白彦回和孟清和描述的火绳枪,更是让朱棣呼吸加快。
永乐帝搓着双手,兴奋得在大殿中转悠。
如此犀利的火器,如果大量装备军队,甭管北边的南边的,地上的海里的,通通洗净脖子,等着挨宰吧!
谁让咱手里有枪,家里有钱!
白彦回上报制造火绳枪同时,对兴宁伯的忠义之心大加推崇。并言,大宁杂造局所造火铳皆一一造册,同运送到大宁的铁料火药完全对得上号。从侧面印证,兴宁伯私造兵器,意图不轨,纯属污蔑!说这话的人才是真正的小人,奸佞!
被宦官斥为奸佞,不知在诏狱中的礼部尚书会作何感想。
朱棣却是连连点头,没错,这些没事乱蹦跶,见着好处就上,吃不到嘴里也要膈应一下旁人的,才是该下狠手料理的对象。
于是乎,锦衣卫的业务指标蹭蹭向上飙升。
不出半个月,李尚书的狱友增加十数人,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屡试不爽。
不愿见锦衣卫过于嚣张,也为探一探皇帝的口风,浙江等道监察御史充任领头羊,将已经下狱的礼部尚书和隆平侯张信-捆-绑-弹-劾。
图谋不轨不成,同样的借口用多了,大家都嫌烦。
贪-污-受-贿-也不成,下东洋的船队回来时,领钱的队伍中不缺隆平侯的身影。
御史们统一口径,弹劾两人上班迟到,下班早退,遇上祭祀天地这样的大场合,最后才到,只比天子早一步,丝毫没有敬谨之心。
“此辈不加惩戒,无以肃群僚。”
李至刚已经进了诏狱,囫囵个出来的可能性不大,好坏已经这样的,用他来试水最好。张信在靖难中立有大功,没他报信,天子连北平城都出不来。但比起朱能等人,张信不善于带兵,手里没兵权,算是半个富贵闲人,一样是个好对象。
如果陛下重惩,张信必定逃脱不掉,届时,武将不出头也不能保持沉默。
若是轻轻揭过,事情更好办。同样的罪名,不能办一个放一个,身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总要一碗水端平吧?
当然,众人的目的不是将李至刚救出诏狱,而是以此为借口,限制锦衣卫的行动。
严格点说,是为了自保。
今天抓了礼部尚书,明天抓了翰林编修,后天抓了兵科给事中,大后天抓谁?洪武朝的清扫六部行动又要上演?
会不会因此让李尚书由充军变成砍头……总之,这不重要。
弹劾大宁一事再没掀起一点浪花。
朝大宁伸手,随时都可以。被牵连进六部贪墨一案,才会真的要命。
钱重要,命更重要。
朝堂之上,众臣慷慨陈词。
锦衣狱中,纪纲站在李至刚的囚室前,将朝廷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没有任何添油加醋的道出。
身为当事人,李尚书当有知情权。
说完,纪纲嘿嘿一笑,“想不到,真想不到,比起堂上诸公,卑职要学的地方相当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啊。”
李尚书哭了,一边哭一边捶地,伤心得无以言表。
纪纲吩咐,今天给李尚书备壶酒,下酒菜送两盘。
“一醉解千愁。”
跟着纪纲的两名校尉板着面孔,只以眼神交流。
“这样就哭了?太禁不住打击了。”
“所以佥事才说咱们要学的还多。”
“不动鞭子就能把人打击成这样,应该学习,值得佩服!”
“佩服!”
李尚书在牢里借酒浇愁,醉后抛却斯文,红着眼睛跳脚大骂,都是一群混账xx蛋!
杨铎没再让纪纲提审他,当天给宫内递了条子。隔日,皇帝对张信和李至刚的处置下来了。
隆平侯罚俸半年,闭门思过一月。
前礼部尚书李至刚涉贪墨一案,继续交由锦衣卫审理。
表面看,处置很公正。
实际上,张信不过是被弹了一指头,李至刚面临的却是巴掌宽的大板子,缓刑期过去,板子落下的力道会更大。
张信闭门思过了。一边思过一边感慨,当年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今上报信,果然是英明之举。
李至刚在诏狱中凄风苦雨,最后的希望已然崩塌。
杨铎再一次坐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大堂之中,大红的御赐麒麟服,黑色绣着银边的幞头,单手支着面颊,指尖擦过眼角,隐去了嘴边的一抹冷笑。
锦衣卫的驾帖很快送到了刑科。
刑科都给事中面色惨然,左右给事中站起身,任凭词锋如刀,也拉不慢锦衣卫抓人的速度。
南京城内,一片肃杀。
这种气氛之下,北边来的一支队伍停在京城北门之前,汉王府左长史汪原令护卫打出王旗,交出路引,下马入城。
“立刻给赵王府递帖子。”
队伍抵达的日期比鸿胪寺预期的早了数日,好在京城赵王府和汉王府都已竣工,赵王正在京中,鸿胪寺卿只需派人走个过场即可。
朱高燧看过朱高煦的书信,询问汪原,“汪长史,五辆车上的东西都是大宁带来的?”
“回殿下,正是。”
“路上一切可还顺利?”
“回殿下,一切都好。王爷令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务必在皇后殿下千秋节前抵达京城。”
“哦。”朱高燧点点头,“你见过兴宁伯,兴宁伯可说了些什么?”
“兴宁伯并未多言,吩咐卑职一路照看好马车,切莫令人打开箱盖。王爷下令卑职,进京后一切遵照赵王殿下吩咐。”
朱高煦走到一辆马车前,拍了拍木箱,几声闷响,“你不知道箱子里都装了些什么?”
“回殿下,卑职不知。”
“真不知?”
“不知。”
朱高燧啧了一声,不再追问,“孤要进宫,汪长史同孤一起。”
“卑职遵命。”
华盖殿中,永乐帝正宴请番邦朝贡使臣。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又有部分船只回航,带回大量的香料,珍珠,珊瑚,宝石,空青等物,还有第二批西洋朝贡的使臣,其中有爪哇麻喏八歇国东王孛令达哈派遣的使臣,以及吕宋,三佛齐等国的朝贡队伍。
丁千户也随船归来,他找到了能治疗疟疾的药物,是不是兴宁伯所言,尚不能确定。为避免出错,丁千户下令移栽十余树苗,砍断两棵成树,一同带回。
船队中人见丁千户带头砍树,纷纷效仿。
当地居民得知明朝船队要砍树,不白砍,花钱买,都拎起工具前来“帮忙”。
“寻常的林木不要。”
丁千户伐木是为寻找药材,船队中的商人却看到了商机。
朝廷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建造房屋,家具,都需要木材。
成功的商人,永远不缺少发现利益的双眼。有人在爪哇,苏门答腊和吕宋岛上发现了大量适合用于造船和制造高档家具的木材,计算过伐木运送回国的损耗路费,对比能卖出的价钱,立刻双眼放金光,发财了,这下要发大财了!
船队行到福建,遇上了到大明朝贡的日本和琉球船队。
巍峨如山的海船行过,单帆的小船几乎可以用瘦骨伶仃来形容。
吕宋等国的使臣登岸之后,同样被明朝的强盛震撼。
本来还打着各种算盘,此刻完全抛到了脑后。一只耗子妄想在老虎面前抖威风,不是“二傻”两字能够形容。
海船回到大明,带回的奇珍异宝和番邦使臣比之前多出一倍有余。
使臣队伍抵达南京,入住会同馆,献上方物,朝拜上国之后,永乐帝很是高兴,在华盖殿设宴,款待众人。即将返回安南的陈王子,不久前抵达的暹罗,真腊,鞑靼使臣也有幸列席。
原本,赵王赶在这个时候进宫面圣并不合适,但在侯显禀报之后,永乐帝却没发火,放下酒杯,道:“高煦送来的?”
“奴婢听闻,是大宁杂造局……”
侯显的声音越来越低,朱棣脸上的笑意却越来越浓。看向坐在下首的安南陈王子和各番邦使臣,笑意多少有些渗人。
“陛下?”
“叫高燧挑选三十名精通火器的亲卫,召锦衣卫金吾卫到武楼前戍卫清场,朕有好东西要请诸位使臣一观。”
“奴婢遵命。”
永乐四年初的这场宫宴,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史官记载,宴中,天子幸武楼前,览北疆进献火器。
佛郎机炮一门,鸟铳三十支。
上言:“公诸同好。”
武楼前,炮声裂空,铳机声如炒豆,连击而不炸。
后有骑兵-操-演,马上刀光如电,砍伐-木人,不过瞬息。
上拊掌大笑,言:“善!可一观。”
诸外邦使臣皆瞠目恍然,久而不语。
有安南陈氏当陛叩拜,言上国之威无远拂界。望陛下天地父母曲垂恩顾,终保余龄。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其后,琉球,暹罗,爪哇,吕宋,真腊等国使臣,亦皆顿首叩拜,仰上国之威。
或许是觉得这样还不够详实,史官在末尾,以看似顺带,实则重点提及的笔法指出,众人顿首之时,安南胡氏,鞑靼,日本使臣兀立。
别人下拜,这几位站着没动,这是很不好的行为。严重点说,是对大明的挑衅!
天子炫耀武力,其他人都服了,这几位不服?
很好,那就真刀真枪的试一试!
安南胡氏等,注定要成为茶几上的悲剧,没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后世有人翻阅史料,惊奇的发现,史官记载的的顺序,恰恰是安南等国家地区悲剧的排列顺序。如果在中间加入一个瓦剌,就更完美了。
按照孟清和的理解,永乐帝是属帝王蟹的,别人不惹他都要挥几下钳子,敢当面撩龙须子,不是故意找死还能是什么?
或许是觉得作死的力度不够,在陈天平被明军护送回到安南时,胡氏设伏兵,当着明军和明朝使节的面,把陈天平咔嚓了。
咔嚓掉不算,仗着熟悉地形,安南拦截住了明军,把陈天平的尸首抢回去,千刀万剐,大张旗鼓昭告天下,“这人是冒充的!根本不是陈氏王族!杀他是为了正义!”
明军尚未行动,被蒙在鼓里的阮景真晕过去了,被抬回家之后,连夜收拾包袱,带着家人跑到占城,寻求--政--治--避--难。
附近地界,只有占城和大明的关系还不错,世仇什么的,都可以暂时抛下,保住全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阮景真一边带着家人跑路,一边泪洒途中,胡氏自己找死,拖累旁人算哪般?自己还为胡一元出谋划策,出个x的策!
朱棣自然震怒,下达了-军-队-动-员-令,小样的,不收拾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闻听消息,孟清和愣了半晌,如此拼命飞奔在找死的大道上,果真是没有最找死,只有更找死?不过能找死到这种境界,着实是少见。
“伯爷?”
“没事。”孟清和放下敕令,手抵在唇边,咳嗽一声,“朝廷要调兵,去都司送个信,也好让朱指挥有个准备。”
“遵令!”
高福离开后,孟清和又陷入了沉思。
朝廷调集边军发兵安南,沈瑄会不会去?
琢磨半晌,实在拿不准,提笔写了一封信,令人快马送去顺天,随即召来丁千户和供奉在府内的良医,如果沈瑄方便来大宁,准备好的药直接给他就行。如果不方便,就要给宣府和开原送信了。
不等沈瑄回信,朝廷又有敕令送到。
“召兴宁伯回京。”
回京?
孟清和捧着敕令,头晕。
这次攻打安南,难不成他也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