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青春小说 > 滴血瞳 > 第九百三十章全文阅读

我轻轻地笑了笑,而后摇了摇头,“自然是带着一些野史的成分在其中的。但估计张献忠跟史料上面记载的也是差不多的。”

崔明伏深深地吸了口气,“我说什么来着,咱们还是走吧,这里在之前就发生过地陷,咱们下车之后,又不晓得从哪里来了一队鬼大兵。并且还是在这杀人魔王的阴庙里面,我看这次咱们就是凶多吉少了。所以说,咱们还是走吧……”

我和崔明丽纷纷白了崔明伏一眼,这家伙当真是话里藏话,原来真正的意图竟然在这里等着我们呢。正所谓换汤不换药,这家伙虽然是进了庙,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他的本身依旧是没有改变,依然跟之前是一模一样的。

“得了,重要的话不要再讲第二遍了,我们也不想再听了。”我做出了一个“打住”的手势,而此时,崔明丽却走到了庙门口。

我顺着她的目光朝着外面看去。我们首先看的是天空,此时,天空之上还算是晴朗,可以看清楚星辰排布。这是在观“七关”!

在茅山术中,所谓七关,即云垦关、尚冂关、紫晨关、上阳关、天阳关、玉宿关和太游关,分别与北斗七颗星,也就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相对应,七关代表着任何一个城市农村或人口集居地的生气流向。生气大体上代表阳气,但比阳气涵盖的范围的更广,传统意义的阳气,即指人身上的气息,但生气则是对包括人在内,所有生物身上的生命气脉走向,按科学的解释,就是生物电产生的磁场走向。

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而行,一年转一圈,每天的位置都会有微小的变化,但幅度非常小,9天中北斗星的变化,就是肉眼能够看出位移幅度的最小限度,所以在茅山术中,九天是一个观星周期,这个周期在茅山术中成为“冲九之数”。

北斗星的位移,是地球公转造成的,公转到不同的位置,当地的生物磁场也就是生气流向便会产生变化,人体受这个影响,在不同的时间看北斗星,各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但观星一定要符合冲九之数的原则,冲九之数不但是观星周期,更是一个地方的七关位置的变化周期,9天之内,七关位置不变,气脉走向也就不变,所以,冲九之数的最后一天,便是茅山术施术的最佳时机。

北斗各星的亮度发生变化,便可根据茅山术中的“天演局通则”的算法推算出当地七关的方向,例如贪狼、巨门始明而暗;禄存、文曲、廉贞始暗而明;武曲、破军始明而终,则云垦关置乾位、尚冂关、紫晨关置巽位、上阳关置离位、天阳关置震位、玉宿关至艮位,太游关便置坎位,如此排列组合,在“天演局通则”中共列了181种,基本上涵盖了七星明暗变化的所有排列。

在茅山术看来,把气脉图直接画在地上会破了地气,所以只能用房檐上的土先撒一层,以让这张图“离地而行”,不破地气。

之后,我们开始观望起这里的具体地势来:

寺庙本就属阴,自古来更有“宁住庙前,不住庙后”之说,原因就是因为寺庙聚阴,不利于居住,而寺庙后身的阴气更要大于庙前的阴气,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在《茅山术志》中,平原地区有两种特殊情况,阴气强度是可以和山中的“聚阴池”媲美的。

其一是寺庙周围是空旷的空地或田野,这样四周的阴气便会被寺庙吸过去,形成一个类似于漩涡的效应,此时漩涡中心的就是寺庙的阴气强度便会积聚且不易散发,且四外的游魂野魄也会被吸引过来,如果怨气不是很重的话更是很难脱离,这种情况在茅山术中称为“旋魂甏”,甏是大瓮的意思,其含义就是冤孽会存于以寺庙为中心的漩涡中央,不会外侵,也不会主动招惹生人。

第二种情况便是寺庙四周环境空旷且有坟地,这样的话,新死者的魂魄也会被吸入阴气的漩涡中难以脱身,本来能投胎,这下不能投胎了,日久天长必生大怨,很容易形成祸患,这类情况在茅山术中成为“旋魂庋”,庋字是物品架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旋魂庋”中的魂魄如果怨气积聚到一定地步,是会主动攻击生人的,相比起前者“旋魂甏”,后者更危险。

而如果寺庙长期无人敬拜或无人居住的话,这两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则会加重,这也是之所以规模比较大的寺庙都愿意修在山上的原因,山中阴阳自成体系,与平原地区是截然不同的,一些中小规模的寺庙即便是修在平原地区,也会作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修塔、隔河、开渠泻阴等等。

“有些不是很妙,这里的怨气很重啊……”我自言自语。

“确实是这样子,我倒是觉得在这里建造阴庙,貌似并不是为了歌功颂德,应该有更加深层的一些意义,只是这意义肯定不是正面的。”崔明丽的话不由得让人心中一惊。

但当我们回到了庙里面的时候,嘟嘟却绕着庙顶在四处飞舞着,且看其的姿势,倒是颇为自由自在,只是他仿佛是在庙顶之上看到了一些东西。

“你这个家伙,你能不能给我安静一些?”我看着正在头顶之上飞舞的嘟嘟,心中顿时烦躁无比。此时,嘟嘟却冲着我做了一个鬼脸。

“韩小天,你别张口就骂人行不行,你也不看看,这庙顶之上是什么东西?”嘟嘟一边说着,一边冲着翻白眼。

我赶紧举起了手中的手电筒,当我照到庙顶上方的时候,我也被惊了一下。

“明丽,你看这是什么?”我问。

“面然大士……”崔明丽深吸了口气。

面燃大士也称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焰口鬼王,俗称大士爷、大士王,在道教神衔“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监斋使者羽林大神”或者“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简称羽林大神、甶孑大帝,尊称为普渡公。

不少地方中元节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大士爷,信众认为,农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台湾嘉义民雄有专门祭祀大士爷的大士爷庙。

面燃鬼王的典故出现在“阿难遇面燃鬼王”的故事。佛陀的重要弟子阿难在林间修习禅定时,忽然看见一位浑身皮包骨、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异常的鬼王,来到面前,鬼王自称“面燃”,说阿难三天之后将堕落饿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养三宝。

阿难向佛陀禀报,佛陀教阿难《陀罗尼施食法》,陀罗尼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能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生于天道。阿难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面燃大士”的牌位,设斋供僧来祈福,因此获得解脱。

“面燃鬼王”究竟为何邂逅阿难,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莲华经》中,观音大士“应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现鬼王身而为说法”,是观音大士教化饿鬼界众生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们不宜动贪爱及悭吝想,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燃”眷属。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主宰诸鬼,护佑冥、阳两界。平时居沃焦之山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享领人间香火事宜。也有灵宝派等一些派别的说法,认为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民间则多采佛教说法,无论是中元盛会,或是各种类型的超度法会与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

中元节祭亡魂前,一般都先拜大士爷,有些慎重的信徒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送其登天。

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有“南无渡孤拔苦阿弥陀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如书“渡孤拔苦”是希望佛祖超度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