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青春小说 > 滴血瞳 > 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落行,日出而息全文阅读

看到我们有些不明就里地看着他,他便微微一笑,“真是隔行如隔山,这头牛已经是死的了,我们最好趁着天光还未亮的时候赶紧把她送到目的地,否则的话,若是日光照射在她的脸上之后,肯定会对她的身体灼伤的……”

我们点了点头,在简单地修整了一下之后,便又立刻站了起来,赶紧朝着前方走了过去。湘西赶尸,若论及传统,断然是日出而息,日落而行,否则对于死者的魂魄会有很大的损伤,若是情况严重的话,便不会顺利地入六道,归地府!

靠近了苗寨,德叔的吆喝声也逐渐地小了下来,我不晓得这是不是靠近苗寨的缘故,此时,我的上衣的口袋里面却传来了一阵火热的感觉,我深吸了口气,慢慢地把口袋里面的东西取出,却让自己倒吸了一口凉气,此时此刻,正在散发着滚烫感觉的,正是那一块护身符,而那白矖的雕像的轮廓也貌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我的心不由得一颤!

这个护身符怎么会突然这么燥热呢?难不成是由于这个苗寨里面有什么问题吗?难不成桑林婆婆还有这寨子里面的苗民当真和古时候的南越王国有关系?想到这里,我的心脏也开始不由自主地跳动着。

白矖、南越国、悬棺葬、船型棺、神秘女声还有桑林婆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关系。“小天……”前面的崔明丽猛地转头轻轻地唤了我一声。

我有些怔住了,但是崔明丽却冲着我眨了眨眼睛,而后轻轻地做出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这个丫头,做出这样子的动作,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小飞鱼……”她竟然用唇语吐出了这三个字,并且手指也在轻轻地指向了她身上的背包,听到了这三个字,我当即又紧皱了眉头。在她的背包里面,我们放着桑林婆婆的宝物小飞鱼,她曾说要把小飞鱼送给我,但是我却推辞了。

这次,也是应她的要求,把小飞鱼一起带着,交给苗寨的族长,桑林鲲,再看着桑林婆婆送入悬棺,这下子我们也算是彻彻底底地放心了。

我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崔明丽的背包上,紧皱着眉头,慢慢地感知里面的声音,果不其然,里面着实有“嗡嗡嗡”地响声,就仿佛是鸟类在煽动着翅膀的声音,靠近了苗寨,这小飞鱼竟然也有了反应,在路上,它貌似沉寂一路。

继续往前走着,天色越来越亮,而那苗寨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并且苗寨当中吊脚楼的形状也整个儿地凸显了出来。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以改为瓦顶。

虽说只剩下一段的路程,但是这段距离却着实也不短,我们走了半个小时,便需要停下歇脚,但好在这苗寨已然在眼前了,也算是好事一件。

苗寨当中的吊脚楼,很多都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

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

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趁着还没有进村子,这德叔也开始跟我们介绍起苗寨里面的一些禁忌,他说算是友情赠送给我们的,“你们要注意,进苗寨,尤其是黑苗寨子之后,不可以胡言乱语……”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屋前砌有青石板小坪,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林。

进门跨过“虎口”是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堂上供有“家先”;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供炒菜煮饭,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左右厢房靠后都摆有两张大床,外用青色蓝色土布大蚊帐罩住。帐内设有壁柜;主人家凡值钱的东西多藏在大蚊帐内。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

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棂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海、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

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绵、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外。不论是黑瓦房,或是吊脚楼,苗族民居照例少不了青石火塘。

火塘上悬有杭杆,挂满了薰黑的腊肉、野味。火塘中间立有生铁铸的三角架。每当夜暮降临。劳作归来的苗人围着火塘煮饭炒菜,跳动的火苗映红一张张憨朴和善的笑脸。好一幅温馨、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如遇亲朋好友来坊串门,围火塘饮酒放歌,唱一曲古老、煽情的山村野调,更是趣味无穷。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举行传统的“接龙”仪式消灾祈福。这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对黄河故土的眷恋和向往。苗家的接龙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

“接龙”多在黎明时分进行,仪典隆重而热闹,新居的堂屋燃满灯烛,铺开大竹簟,摆好红、黄、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纸,闪亮的银饰,花绿的苗装……正堂遍插彩旗,旗下摆有“龙粑”酒肉等祭品。

的祭台上摆有一只小花猪,一只小黑猪和一只大白公鸡。祭祀开始时,身着大红袍的苗巫一手舞铜铃,一手舞柳巾,绕祭坛狂跳,嘴里念念有词。充当“龙女”的女主人则着盛装,佩戴各种银饰静坐一旁。

苗巫从龙的始祖唱到龙子龙孙,虔诚地代主人向龙神祈祷……祭龙仪式完毕后,众人便抬着女主人,扯起五彩布,跟着苗巫去小溪或水井边接龙。走的线路一般是东方道上去西方道上归。因为按照苗家的习俗;接龙只接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百龙,或北方的黑龙,而南方的赤龙和中方的黄龙这两条龙是不接的,这古老的禁忌深印着历史的沉重烙印,使人不禁联想起远古发生在中原蚩尤与炎帝、黄帝那场争夺土地的战争。

苗巫在水井或溪流、河谷取回一壶“龙水”交盛装的女主人提回家,众人吹吹打打,一路遍插五彩旗,簇拥相随。女主人一路叩拜回到新居,男主人远远点燃鞭炮,地铳相迎。苗巫提“龙水”绕屋行走三周,再跪拜“安龙”。

安龙须用上好的瓷碗两只;一只盛满龙水,内放银粉朱砂在下,一只覆盖在上,深埋于正堂的地穴中,然后掩土,再用一青园珠石封牢。这样就算把“龙”接回了家里,便可保佑家庭消灾去邪,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龙宝”是苗家的命根子,是苗家的禁地,朋友,入乡随俗,进苗家做客,您可得千万小心别拿脚去采那圣洁的“龙宝”,否则会惹主人家生气的。

“啧啧啧……”崔明伏听到之后,不由得咋舌嗟叹,“德叔,您怎么了解这么清楚,请问您是哪族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