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起苍茫 > 第560节 经济危机全文阅读

泡沫经济,真的如同泡沫一样,一点就破,而且,破灭的毫无痕迹,彻彻底底。

既然是泡沫经济,那么早晚有破灭的一天。

如果说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世界是一场巨大的摧残与考验,那么,对于李秉衡这样的一个先知先觉者来说,这是一场盛宴。

中国与南华这些年一直在对外贸易上谋求两点,努力开拓世界市场,分担欧美市场出现波动时的风险,并且积极刺激内需,而且这个内需,是包括苏俄市场、帝俄市场、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普鲁士王国以及海外殖民地市场的。

这也说明了华人资本对几大市场的掌控力度,华人金融帝国的实力之强大。

华人资本世界有这个实力来追求金融自由化,不仅是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的丰富,也在于两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光是中国就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脱胎换骨。

这几年的时间,成为了美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黄金时期。

美国财团们气势汹汹而来,除了输出剩余资本,还有就是要撼动中国金融新秀的地位。

将中国彻底变成美国的债务国,这是几大美国财团的口号,美国政府大力支持。

1931年末,中国所欠美国的债务,已经达到了恐怖的650亿美元。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许多计划都是以五年十年来规划的,资金也提前就就位。

与此同时,华人资本数十年来暗中控制的美国财团也开始夹带私活,那就是大规模的向中国转移资产。

除了以借贷与投资的名义,还有就是在股市上逐步减少上市公司控股比例。

现在吐出去的,将来可以低价收回。

虽然中国不可避免的因为将来的经济危机受到一定的伤害,但是相比得到的回报,这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1931年3月,中国与苏俄正式对外宣布,支持外高加索三国的独立,并且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不会以任何名义加入两国所建立的联邦或者邦联。

关于三国的独立进程,双方也签订了一项意向书,整个过程分十年进行,彻底完成三国的独立自主。

由于外高加索三国地理位置的重要,中国与苏俄都不希望落在对方手中,更加不允许落入其他国家与势力的手中,所以才达成了这一协议。

之前双方的合作虽然成功吗,但是并不愉快。

所以,今后的发展,各凭本事。

中国当然要占了大便宜,经济侵略嘛,早就玩的炉火纯青了。

事实上,外高加索硬要捏在手中是不现实的,这里的民族问题复杂,宗教问题更是错综复杂,不像非洲国家一样好管理。

让三国独立,今后就不必要为此支付高昂的行政费用与军费,并且将会使得苏俄、中国、外高加索三国形成一个新的订立结构,这个结构对外是一个一致的同盟。

中国只需要资源,并不是特别看重土地。

这也是为了中亚打算,中国统治中亚十多年,一直不算安宁。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汉人,或者说汉族与华夏体系近支民族在中亚算是彻底的少数民族,即便有多年的移民政策,但是在人口数量上依然没有能够取得优势。

中国至今没有能够解决西北环境问题,在新疆等地也没有能够形成汉人占据人口优势地位,这给中亚移民当然带来了阻碍。

事实上,中亚的富庶,国人都能看到,但是都是商业移民,并不是固定移民。

为此李秉衡打算花大力气在西北环境改造上,争取在二十年内实现汉人向西北的大迁移与大开发。

让西北成为宜居宜开发的地区,难度犹如登天,后世李秉衡那个时代也不过是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

说到西北环境改造,首要的便是黄河治理问题。

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每次决口,水沙俱下,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生态环境长期难以恢复。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到目前为止,南京政府对这条河流的治理做了大量的、长期的工作,最难的,还有三大问题等待着去解决它,第一大问题就是洪水的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第二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短缺,这个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化,第三个问题就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

抛开自古以来就泛滥的洪水问题,光是水资源缺乏以及水土保持,就是个大课题,真正的百年大计。

南京政府所采取的办法是李秉衡提出的也就是后世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后世西北的缺水程度,李秉衡是从大学同学身上体验到的。

那时候学校几个陕西的同学,能够整整一个学期不洗澡,后来才知道那里根本就洗不起澡,甚至洗脸都很奢侈,有些人只是在结婚时才洗上一把脸。

发展到后来,那些同学一到寒暑假前就要痛快的拼命洗上几个澡,无他,回去后就再也洗不上澡了。

这个时代的西北环境要远远的好于后世,但是问题也很严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干旱缺水,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草丰美,因此被称为塞上江南。

李秉衡常常在想,要是能够将整个西北,包括新疆在内的大西北都治理成宁夏平原与河套一样的地方,那绝对是千秋万载的伟业,甚至远超秦时长城,隋时运河。

南水北调工程也有缺陷,那就是只改变我国河水入海的地方,黄河如今已是一条悬河,加大流量后,又得劳神费力的来根治水患,干旱的地方照样干旱,沙尘暴的地方照样沙尘暴。

李秉衡不愿意迁都北京的重要原因就是沙尘暴,前生他可是受够了的。

而在西北,太阳幅射依然强烈,加之风沙袭扰,西北部地区更是成了不宜人居,谁也不愿意去的地方。

这对将来中国的国家战略绝对是不利的,也更加的不利于中亚地区的长治久安,要想牢牢的统治这些土地,就必须要尽快改善西北的面貌。

中国要崛起,单有军事强盛是不可取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旱化问题,才能做到真正的崛起,要解决北方旱化的关键是解决内蒙古,河西地区,宁夏及陕西的缺水问题,而这片地域缺水的根源又在塔里木盆地,李秉衡常常在考虑后世的终极计划,也就是让世界一致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一塔两湖计划。

早在1912年,李秉衡就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的喜马拉雅山炸出了一个大缺口,将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暖湿气引入塔里木盆地。

这当然远远不够,只是考虑到目前中国的国力以及现实状况,也确实没有办法在其他大工程上想办法。

本着高水高调,近水近调的原则,引江入盆,引河入蒙,形成一塔二湖的地理格局,这其实是个好办法,后世国家没有采用,固然有国家的考虑,但有的时候剑走偏锋,未必是坏事。

由于南疆铁路早就修通,在柴达木的格尔木附近开挖一百多公里的人工河,引青藏高原之水进柴达木盆地。该流域面积大,巨大落差可以形成巨大的能源。

李秉衡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三峡工程,选择了这条人工河,其工程量不比三峡大,工程难度也比三峡小,其收益却比三峡大得多,关键还在于一滴水进入盆地后,盆地蒸发量的外泄会使其周围的共和盆地,青海湖流域得到补充,也使青藏高原的冰川得到补充。

其实一塔二湖工程及其辅助工程即便失败,对根本问题不能解决,那也不能说明这些工程就是彻底无用的,这正是李秉衡鼓足勇气开始这一工程的关键。

此外就是借水印度河,后世印度非常的惧怕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以及印度河上花心思,除了国家安全战略,就是怕中国跟他们争水。

要是真的能够争水,李秉衡倒是很乐意的,这个时代可没有人站出来帮印度吆喝,中国想干啥就干啥,印度人不一定能够看出诀窍。

当一塔二湖形成后,我国有了最大的战略性后备水资源,它们将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使西部迅速出现众多的工业城市和农林牧渔业产品基地。将使中国经济重心的地域分布范围扩大,使经济格局进一步趋向合理化。

这完全符合李秉衡西北大开发战略以及中亚战略,只有西北发展起来,才能有中亚的长治久安。

到时候,青藏高原日益缩小的高山冰川得到补充,降水量增加后,干涸或正在走向干涸的内流区域地表径流量将不断增大,西北、华北缺水地区的地下潜水将得到补充。对我国西北方气温产生巨大的调节作用,昼夜温差缩小,冬季变得暖和,夏季炎热程度降低。

使我国西北、华北重新变成温带动植物的王国,将大大提高我国的人口承载量,这正是李秉衡所最希望看到的,人口迁移。

占据西北,占据新疆,占据中亚,汉民族将会彻底的融合一切敢于心怀异心的少数民族,甚至同化中亚各民族。

此外这一系列工程所产生的强大水能,将彻底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气候的改变,不仅西北部贫困人口将会迅速富裕,而且可以结合西北部大开发的需要向该区域移民三到四亿人。

这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国家兴衰的关键工程。

预计整个工程将费时50年到80年,工程费用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中华元。

所以,如何好好的从美国人身上放点血,最好是搜刮满大部分的工程款,将是李秉衡接下来数年的规划所在。

除了经济危机,还有就是战争。

只有战争,才是最好的发家致富机会。

德国由于实行了货币改革,美元资本陆续流入。故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内政局趋向稳定。

这对希特勒的纳粹运动是十分不利的,这以后可以说纳粹运动进入低潮,但是似乎小胡子并没有为此气馁,反而在筹划什么,这当然也有中国情报特工的影子在里面。

小胡子必须掌权,否则,将来战争从何而起?

美国现在正在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1929年下半年开始,到1931年的这18个月,美国的经济更是达到了一个高速井喷期。

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

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数百万股。随着投资者大把将钱撒进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

李秉衡当然也没有闲着,不趁此机会发上一笔,实在是太对不起美国人民。

随着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美国,李秉衡还是下令华人资本见好就收,有欧洲资本接盘,这是再好都不过的好事。

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之后不久,曾试图通过拒绝借款给那些资助投机的银行来控制股市,但股价仍不断猛涨,到1931年6月到达历史最高点。

6月7日,股市价格首次开始下挫,但专家和政府的声明却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他们大错特错了,6月1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随着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惊慌失措笼罩了华尔街。由于投机者们蜂拥着争取在股价跌得更低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

到7月29日甚至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随着一些主要股票的价格缩减超过2/3,在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乌有。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但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李秉衡这时也觉得有一丝的不忍,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元不断在升值,中国也为此获益匪浅。

眼下又反手做空美元,等待美国佬的又将是一轮大出血。

这也是毫无办法,美国要想维持美元信用,不因为银行大规模的倒闭而使国家破产,就只能让美元贬值。

虽然还没有到政府出台政策的时候,但是美元贬值是早晚的事情,李秉衡已经开始提前布局。

贬值的,除了美国的经济,美元,还有美国人的价值。

走在大街上,比比皆是失业的人群,以及因为倾家荡产而买醉街头的市民,甚至还有许多人公然在街头拍卖家产,以度过难关。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就已经给美国人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许多人将心爱的小汽车地板价出售,只为了能够还债度日。

如果说,这第一轮的风暴,杀伤的只是与金融联系的比较紧密的人群,以及热衷于投资金融市场的做着发财梦的美国市民们。

那么,接下来的风暴,则完完全全是向着实体经济以及美国人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而去,气势汹汹,无人可挡。

可笑的是,危机形势急剧恶化,美国的那位二百五总统胡佛则发表声明说: 美国经济形势已经“回归正常”、“基本上是好的”。

7月份他又宣布:“失业的最恶劣的影响将在60天内消失”。

可是,到了9月份,一切都在恶化,成批的工厂倒闭,失业大军开始在街头呼啸来去。

过去所谓的繁荣景象,都像是飞灰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有海外市场、没有农民加入新消费阶层、没有劳动阶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虚假的繁荣早晚都要破灭。

可是,美国人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太晚太晚了。

除了银行失去信用不断在倒闭,无数的工厂也开始因此而受累,倒闭的倒闭,停工的停工。

而美国的农民们则更加的恐慌,他们历来是弱势群体,一战后农产品的价格低到了极点,现在他们正在接受新一轮的折磨。

这是个噩梦,而且要持续很多年,但是李秉衡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欧洲。

美国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拉开了金融危机的帷幕,危机迅速蔓延,导致全球股市的暴跌,从而引起借贷市场的混乱。

1931年12月,奥地利信贷银行破产成为触发各国银行信用危机的导火线,而信用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程度,首当其冲的是德国。

当时德国本身存在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每年要支出大量战争赔款和利息,不得不向英美等国筹借短期银行信贷,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破产后,美英等西方担心资金安全,纷纷从德国提取短期资金。

由于外资大量抽走,德国黄金储备在短短的俄两个月内减半,德国四大银行中的两家随即破产,在12月底宣布停止支付外债,禁止黄金自由输出;德国中止对外支付后,英国在德国的资金不能够调回,加之大量资金从英国抽走,1932年1月,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三成。

由于英国放弃金本位,与英镑关系密切的国家也纷纷放弃了各种类型的金本位,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银行大批破产倒闭。

一场席卷世界的盛宴这才拉起帷幕,真正的开始上演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