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起苍茫 > 第379节 西伯利亚的七寸全文阅读

“在浩莽的外蒙古地区的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脉,两山之间夹有一个狭长的地带,这就是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世代相传居住在这里。远在汉代,臣属于匈奴的丁零人在此生息。在唐代,都波和铁勒诸部落首领到吴州(今宁夏灵武)朝见唐太宗,表示愿“得天至尊”作唐朝局部的可汗,并请求设置唐官,将其地方设列州县。次年,唐朝在漠北广大地区设置府州,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都波部归渤海都督府管辖。辽金时期,先后为辽、金王所辖。……在元朝,归岭北行中书省管辖。明代蒙古瓦刺部和鞑靼部都统辖过这里。明未清初则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部辖地。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朝政府令尚书阿喇尼茬临承制,阿喇尼授扎萨克图汗和托辉特的根敦以以扎萨克的头衔,管理唐努乌梁海。”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明文规定以萨彦岭为两国的分界,设立鄂博为界牌。1869年经双方勘定又新立界牌鄂博八座,再次标明两国边界。清朝政府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分设唐努乌梁海总管和克穆齐克总管,并设置五旗四十六位领,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付将军管辖。”

南北双方战事一触即发之时,南京政府控制省份十余家报纸纷纷开始详细介绍唐努乌梁海的情况,并且将这两年多来卫戍唐努乌梁海的熊成基部取得的功绩一一列数,深入报道了当地军民以及垦殖军团在唐努乌梁海的开发与建设。

“唐努乌梁海地区,四周山峦叠障,森林密布,适于狩猎。这里盛产珍贵皮毛,矿藏丰富,尤以产金著称;叶尼塞河发源于此地,其上游各个支流遍布全境,沿河地带上地肥沃,水草丰美,适于放牧和耕作。”

“新成立的乌克自治州,即俄人所称之乌辛斯克州,这个乌梁海的边缘地区,这里看不见惊险的悬崖峭壁。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翠绿清爽的植物、轮廓柔和的山岭,道路沿山谷蜿蜒迂回,两旁是徐缓起伏的山峦。一望无际的落叶松、自掸和稠李的翠绿幽深详和。长得很高的青草、野花像厚厚的色彩鲜艳的绒毯铺展在树下。鸟儿鸣啭啁啾,彼此呼应。”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专栏作者兼外务记者林静兰伏在案上,奋笔疾书,时不时的停下,回忆在唐努乌梁海徜徉的那段日子,眼神中不时流露出无限的向往。

美,太美了,让她时不时的便要失神,仿佛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那片美丽的土地,那片让她魂牵梦系的美丽国土。

一定要记录下来,分享给所有的热爱国土的民众,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在一群默默无闻的国防军手上,完成了收复与建设。

他们的鲜血不应该白流,不应该默默无闻下去,想到那一个个黑瘦的汉子,在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整洁的军装,保持着整齐的军容,那是一股骨子里的傲气,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无畏勇士。

“高耸的林木丛生的山头,遮住了半边世界,绿茵如毯的草原向另一头无限地延伸开去,山崖下雷勃诺耶湖蔚蓝色的湖面光明如鉴,北岸中部湖尖处有一座颇大的石山高耸于水面之上,石山上用树枝搭成一个阿瓦神。湖的另一边,一座座帐包闪光耀眼,一群群数不清的山羊牛马在草地上吃草,草原的远方又是重重迭迭的山峦。湖面是那样平静,可爱。湖岸很低,满是小小的卵石。湖水的颜色不同寻常——碧绿中微泛灰蓝。你若脱衣下湖定有落到大海的感觉。透过水面那宛若珊瑚丛一般的藓苔清晰可见,即使在湖水深处也清激见底,这些藓苔就大片大片地蔓生在湖底,时而呈深棕色,时而又显出浅绿。湖里的鱼鲜美极了!然而当地居民禁忌捕食,他们认为这里的湖是圣湖。”

“小叶尼塞河顺流而下,到维兰,这是小麦的王国,就土壤说,这是乌梁海最肥沃、最富饶的地区。”

“散落在这里的有四个师的垦殖军团,他们在打跑了沙俄侵略者之后,便在此地安居下来,对这片富饶的土地加以开发,并且守卫边疆。”

“两年过去了,无边无际的荒漠平原在这里消失了,大地淹没在绵延不断的小麦、黑麦、大麻和黍稷的欢快绿波之中。有的地方可以看到瓜园,地上爬满卷曲的墨绿色的西瓜和甜瓜蔓。这里峡谷很多,有些峡谷里的小树林—直延伸出来,铺展成半圆形,快活地喧闹着。偶尔还可看到村庄。凡有青草和绿茵的地方,都有坎尔井。成群的大雁、野鸭和黄色的海番鸭栖息生活在这里。”

林静兰想到自己在垦殖军团度过的那些日子,心中满是自豪感,她不但跟着一起劳动过,还客串了一把猎人,成果颇丰。

墙上挂着几张大照片,都是在那里照的,由于垦殖军团的战士没有人会照相,所以临时教授的效果并不好,拍出来的照片让她有些遗憾,没有将自己彻底的融入那里。

自己的心深深的陷在那里,真心的想要与那个美丽的世界合二为一,但是那里离繁华的中原却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到仿佛与世隔绝。

“大叶尼塞河谷与小叶尼塞河谷迥然不同。这里的山脉比较险峻,覆盖着连绵不断的古老的原始森林,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其间。这个寒冷的地区是猎人们的宝地,但也完全会成为农耕者的宝地,这一带的许多谷地全是湿润的黑士,抓一把泥土准能挤出油来。”

“大叶尼塞河及其上游湖泊中,鱼非常多,因为居住在这里的索约特人不吃鱼,鱼儿们一直自然地繁殖着。 河岸上,长满了高大的白杨。这些杨树丛生在水边,然而忽高忽低的石崖脚下,在那没有一撮泥土、不长一颗青草的地方,竟然也有杨树从岩缝中生长出来!实在奇怪而有趣。”

“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样,不管是蒙古族还是其他族,或是大量移居而来的汉人,他们都具有同一种品格,坚韧。他们在这里扎根,在这里生存,在这里打拼属于自己的人生。在宁静中享受人生的乐趣,从未因艰苦的自然条件以及偏远而稍有迷惘。”

那里的人民生活是贫困的,但是他们从未怨天尤人,这是一种宝贵的品格,由于沙俄侵略者的掠夺与剥削,富饶的土地并没有让他们富裕起来。而唐努乌梁海自治省建立起来后,贡布多尔济为首的扎萨克开始了在中央政府指导下的地方自治,一个无比光明的开始,看到了致富曙光的当地军民更加热火朝天的投入到了建设当中。”

正当她构思着下文时,主编叶文卿摇了摇她办公桌前的小铃铛,笑着问道:“写的怎么样了?这次关于唐努乌梁海的文章你是有发言权的,在那里待了那么久。这可是牵涉到政治的,略微注意文笔不要写偏了。”

对于南京政府关于报纸杂志等舆论管制法规,他是感到有些头痛的,这也是李秉衡内阁为人诟病之处,也是攻击李内阁独裁专制统治的一大着眼点。

林静兰抿嘴笑了笑,说道:“没有那么可怕,政府的舆论管制并不算严格的,而且主要还是有针对性,有些话题,再管制,还是开放的。”

叶文卿很是佩服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很有主见与一些独到的看法,更是孤身一人在唐努乌梁海呆了大半年。

“看样子是要打仗了,而且,这场仗只怕要打到唐努乌梁海。”

他虽然过了热血青年的年龄,从他创办这家旅游性质的杂志就可以看出来,但他还是很关注国家民族,关注南京政府的动向。

与他一样,这一代的中国年轻精英们对南京政府都寄予厚望,在李秉衡内阁的领导下,中国正在走向崛起,这也使得他们分外珍惜眼前的一切。

“战争么?”

林静兰轻轻的呢喃着,想到唐努乌梁海那片宁静的土地,那些纯朴的默默无闻的垦殖军团,心中一阵的绞痛。

战事一起,那些曾经鲜活无比,在她心中留下痕迹的年轻生命,不知会有多少随风逝去,不再归来。

为什么要让战火肆虐那片美丽的土地,那片曾经遭受沙俄侵略者践踏的土地,好不容易才建设起来的美好前景,就这样的毁于侵略者之手吗?

想着这些,她的心中忽然一片的悲凉,紧蹙着眉头,开始了继续奋笔疾书。

“唐努乌梁海,是个神奇、宁静、美丽、富饶的地方,是准格尔的故地,清朝消灭噶尔但后,平其地,出其民,使这一地区地广人稀,而且对于新疆,东北,蒙古,清朝严格限制汉族人前往定居,即使内地因为人口的迅猛增长超过了土地的承受能力,而使得天灾人祸此起彼伏,使得俄国人有机可乘。”

是的,是那些俄国人,唐努乌梁海贫穷的罪魁祸首,他们依然阴魂不散,垦殖军团不但要与天斗与地斗,还要经常与这些沙俄匪徒们搏斗,要不是他们,只怕沙俄匪徒们早已经卷土重来,重新霸占唐努乌梁海,毕竟,他们离这片土地太近了。

“过去,沙俄侵略者在向该地区不断移民强占这里的土地、森林、水流和矿藏的同时也向这里输入商品,并采取不等价交换和欺骗性的高利贷活动掠夺财富,在其移民中培殖地主和资本家,而把当地人民变成沙俄地主和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建立实质性的殖民统治。”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俄边境实行免税贸易。西伯利亚俄商纷纷涌入唐努乌梁海地区。他们在这里建商站、修仓库、开店铺,俄商逐渐增多,并有部分定居下来。俄商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经营的行业达七十多种,1907年,俄商在康努乌梁海的交易总额达二百万卢布,约占唐努乌梁海地区商业总额的一半。到1911年前,整个唐努乌梁海市场都被俄商独占了。”

“经过多场浴血奋战,坚忍不拔的国防军以及垦殖军团终于赶跑了沙俄殖民者,并且驱赶了骑在当地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吸血的沙俄移民,驱赶了贪婪成性的没有廉耻的沙俄商人,这片土地重新回到了它的主人手中。”

“看看他们过去对这里造成的伤害有多大?罄竹难书!正是认清了他们殖民侵略本性,唐努乌梁海人民才忍无可忍,与国防军一起战斗,一起击败了侵略者,讨回了公道。”

“沙俄在唐努乌梁海地区进行的不是贸易,而是掠夺。他们用布匹、烟草、斧头、菜刀、火药、火柴等小商品,不等价换取当地人民的牲畜、羊毛、兽皮、黄金等。看看,1小盒火柴换1只羊,10盒火柴换1头‘托尔巴克’,即1岁的小牛犊。它是乌梁海主要的货币单位,在那里用羊、小牛犊‘托尔巴克’,还有‘领头的’公牛(四岁)进行计算。”

“当地居民索约特人酷爱和平而不好争斗。他们还特别喜爱赊购商品。俄商抓住他们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敲诈。俄商们想方设法把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尽可能多地赊给他们,过后,商人就通过官吏和诺颜向他们加价补利地索要全部债务。未能如期付款的欠债人连最后一只羊也被牵走,而他们自己还要在脊背上挨鞭子以及向沙俄的代言人们支付欠债。”

“在唐努乌梁海俄国商品价格如何,看着下面这个事例就清楚了:在俄国一盒二百五十只的子母扣售价二十到四十戈比,在唐努乌梁海,俄商按只数着卖给索约特人,十个收一张灰鼠皮,即三十五至四十戈比。”

“俄商通过这种不等价交换,获得了千百倍的利润,致使唐努乌梁诲人民负债累累。牧民自己无力还债时,俄商就向其父母亲戚追索,若父母亲戚也无力代还,便由其部族抵偿。”

“在俄商的残酷榨取下,唐努乌梁海人民过着窘困不堪的生活。可是现在呢?他们当初的决定得到了回报。比如垦殖军团驻扎地附近的图兰镇,镇上居民过着富裕而闲适的日子:土地想耕多少就耕多少,有两三匹马和四五头牛的庄稼汉就算是穷人了,小康之家都有四五十头牛和一二十匹马。”

“过去这里没有工厂,但是现在,多家乳业公司进驻了唐努乌梁海,在这里开办工厂。皮革加工工厂、农产品加工工厂、以及各种矿场,初步建立起电力工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木材及木材加工工业、采矿工业。最重要的工业是矿山开采业,即有色金属、石棉、煤、金及其它矿产的开采。”

“大量内地汉人迁移到此,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活力与财富,他们不但成为了开发与建设的伙伴,也成为了他们亲密无间的战友。”

“正是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让索约特人(唐努图瓦人)格外的珍惜,在过去的边疆争斗中,他们用手中的马刀让哥萨克不敢直面正视。凡是入境骚扰作战的沙俄军队都没有得到善终,他们在英勇善战的唐努乌梁海骑兵师打击下,损兵折将,连续三个月不敢再次入境。”

渐渐的,她的文笔不再写景写人,而是靠向了政治军事,这倒是她自己始料未及的,但是,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公诸于世。

对,写一本传纪,题目呢?一代名将熊成基?唐努乌梁海雄鹰?

瞬时间,她的脑海里浮起了这样的一个念头,再难抑制,对,也许写一本关于他们的书,写他们在那片土地上不为人知的战斗,不为人知的流血牺牲,不为人知的付出,他们的血不该白流。

熊成基带兵进入科布多之后,前后四十余战,杀入唐努乌梁海,之后大小六百余战,据他自己回忆,打死打伤沙俄军队不下7万人,至今仍有3万多的沙俄俘虏在修建克孜勒到库伦的公路。

这些战斗大部分都是零星的游击战,以最小的消耗取得了最大的效果,依靠着从沙俄资本家与商人手中没收的资产拍卖,得到了宝贵的军费与补给。

表面看来,这些战斗并不惊天动地,但是过程却极为惊险,沙俄军队随时可以得到补给与后援,熊成基部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包围,但是他们撑了过来,依靠游击战术生生的拖垮了沙俄入侵军队,并且逐渐将唐努乌梁海的沙俄军队全部肃清。

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取得这些战果的代价是什么,即便是现在,他们戍守唐努乌梁海边境依然相当的吃力。

要不是有针对性的打了几次伏击战,伊尔库兹克的沙俄军队只怕还要源源不断的入寇,沙俄方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不断的小规模战斗损耗国防军的战力。

他们的补给困难,兵员补充也成问题,除了逐渐壮大的骑兵师,步兵师的预备役也是个问题。

眼下南北一统,沙俄武力干涉那是肯定的,唐努乌梁海只怕又要不得安宁了,熊成基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