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它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其后,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外西北地区大片领土。
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庞大的疆域,失去的,也是一个民族的骨气。
正是从这时开始,列强开始意识到在中国夺取土地是那么的容易,也就有了势力范围一说,英国开始觊觎西藏与新疆,法国开始谋取两广与云南,而日本,则将目光放在了朝鲜与东北。
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
实际上,这是高明的帝国主义智慧,中国完全拿它没有办法。
“既然沙俄以实际占领敌方的办法来支持外交上的要求,那么我们要想把沙俄逼到谈判桌上,以百分百的诚意来与我们和谈,那么必须做好打赢一场边境战争的准备,我们事实上收回被占土地,那么才能在外交谈判上取得先机,不然,列强的介入也是大麻烦。”
目前与英法等国开展的谈判不过是列强是否承认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以及南京政府是否继承满清政府与列强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对于列强来讲,你要想得到我们的承认,那好,先承认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也就是继承满清遗产的同时也继承满清的一切。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承认满清与各国签署的一切条约为合法,承认接受满清所欠下的巨额债务与未清赔款。
否则,各国将会不予承认南京政府为合法政府,并且断绝与中国的往来。
可笑的是,英法俄日四国自以为可以代表全世界,结果却是南京政府并不理睬,这使得以老大帝国自居的他们分外难受与憋闷。
中国人居然敢无视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帝国与大日本帝国,而且并不惧怕四国的封锁。
李秉衡常常觉得好笑,以英国为首的四国集团居然将不承认南京政府当做杀手锏,仿佛南京政府哭着喊着要求他们承认似的。
当然,不承认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的确有些麻烦,但是并不重要,如果对于袁世凯来讲,列强的承认代表着可以与列强国家进行正式的往来,当然要讨好对方,希望对方承认。
可是目前南京不需要,首先列强在华控制经济命脉的根基已经被摧毁,列强已经无法操控中国经济。
在军工体系上,凭借南华输入的技术,基本可以独立自主的发展,更不用受制于人,不用为了求得列强的武器售卖而低声下气。
在工业上,五年计划已经正式开始,南华与德国的大量技术与机械进入中国,帮助中国完成工业体系的建立,根本就不用依靠英法等国。
政治上,通过各种手段,德国与美国这样的强国都承认了中国,承认了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并且开始了友好往来,这些都表明英法等国无法孤立中国。
现在南京政府面临的局面要比后世新中国成立时好上许多,具备的条件也要好上十倍还不止。
而且之前中国的自身的出口贸易还不到国民总产值的一成,这是后世有详细数据的,别人不知道,但李秉衡不知道,所以他也不在乎出口不出口,目前是大规模建设的时期,需要大量进口,欠点外债也是值得的,等到一战开打,就能大量出口了。
所以说,目前南京根本就不用讨好列强,英法四国根本没有诚意来谈判,南京也没有。
如何正确处理与四国的关系,如何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对外文体,李秉衡心中已经有成算。
后世的新中国成立后,遭到了列强的封锁与打压,但是由于有苏联的援助,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一一废除了列强的特权,艰难的发展起来。
现在中国有了南华这个成功的试验地,还有德国与美国的帮助,没有理由向四国低头。
只是现在没有能力打仗,国家的底子太薄弱拼命发展起来才是正道,况且各方面的反对也很强烈。
现在李秉衡考虑的是先收回外蒙,沙俄是否会因民国收回外蒙而武力干涉,这是需要考量的。
熊成基在唐努乌梁海打了半年的仗,加上整训军队,已经花去了六百一十多万中华元,目前跟英镑的比值为六比一多些,相当于花去了一百万英镑出头,几乎可以造半艘“四川”级超级战列舰,可见战争不是那么好打的。
目前要做的是修铁路,除了能够带动相关产业,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哪怕借再多的外债也要修。
兰新线、陇海线在后世也是艰难的大工程,但硬着头皮也要修起来,将来要向中亚甚至中东渗透,不得不尽快修通中原到西北的铁路。
东北的铁路工程更是庞大,甚至超过了西南铁路网,毕竟它涉及到了东北三省之间的铁路交通、东北与内蒙之间的铁路交通、华北与东北之间的铁路交通,还要考虑支线与山西之间的沟通。
李秉衡重点开发通辽不是没有意义的,这里是铁路中枢,将来往西要修进外蒙,这是除了内外蒙之间交通的又一重要渠道,可以使得外蒙的矿产资源运出来,商贸往来更加便利,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外蒙的控制。
向北与向东的意义更是重要,它可以确保中国牢牢的控制东北,甚至满足将来中国收回被沙俄侵占的领土需要以及将来收回朝鲜提供便利。
到时战事一起,打的便是后勤补给,再强的军队补给不上,仍然不能改变局势。
11月3日,南京政府与瑞典、挪威两国专使签署了建交协议,包括了一揽子工业合作的计划,使得英法等国更加的谈判人员感到压力更加的巨大。
已经有了放出风来,瑞典与挪威两国将会借款给中国,而且双方将在多个工业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
李秉衡不在乎在铁路借款上多给些利息,只要不附带苛刻条款或者交出铁路管理权,他不介意让债主赚点利润。
后世的权位数据表明,列强银行正常借款的平均利润再4.5%,而铁路借款可以达到10%,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即便抛开铁路管理权以及铁路附属地特权,也能大赚一笔。
所以各国在借款时都倾向于铁路借款,并且要求高回报,这些跟出卖主权来比完全是合理的。
李秉衡给出的利率是5%到7.5%之间,对于急于发展的中国来讲,还是值得的。
更何况这些借款用于修建铁路后,将会带动一大批的工业部门发展起来,而等到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初步完成,它们将会发现一战开打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来了。
到时候恐怕没有人会责怪这位借债总理的疯狂借债行为,只怕还要夸赞他几句,到时候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扬,借再多的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在送钱。
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因素都已经消除,包括资金问题也不再是问题,机械设备与技术两大要素不再是难题,中国的经济想不腾飞都难。
在南京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并且政府带头兴办国有企业以及最大限度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的情况下,中国掀起了自发的兴办实业狂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自身市场大部分都被外国倾销商品所占据。
当初他与周学熙等人一起算过一笔账,光是棉布棉纱棉花、煤油、粮食、糖、卷烟与烟草、钢铁、机器、染料、军火、医药、鸦片等主要商品,前年就对外进口了十一亿两白银之多,这还不算列强在中国口岸与租界的工厂生产商品,也不算其他对外进口的商品。
其中光棉布棉纱棉花前年就进口了两亿三千多万两白银,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实在令人悲哀。
而中国对外出口呢?自身的工业品对外输出是输入的十分之一,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农产品、手工作业品、矿产资源等被列强掠夺的物产。
如果能够结束这种局面,那么这个政府必定是有为的政府,这个时代中国人不过四万万,生存环境相对较好,而且还可以将人口压力分担给南华,不用像后世一样因为人口问题而导致工业迟迟无法实现集约型,一直都是大部粗放型,导致恶性循环。
国内的实业家普遍对政府有信心,也对自己有自信,这几年来在中国折戟的外国巨头已经不少了。
英美烟草公司当年辉煌一时,可是现在呢?南洋烟草公司从南洋重整旗鼓,历五年而有大成,成果令人咂舌,今年预计卷烟产量将突破60万万支。
外国卷烟被打的溃不成军,不管是哪个价格档次的香烟,全线让位给了南洋兄弟公司为首的华资公司,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已经提前宣告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三年后产量翻一番,也就是12万万支烟的年产量。
煤油也是进口大宗,可是自从英荷皇家壳牌旗下的亚细亚火油公司一蹶不振后,美孚等巨头也相继遭到重创,南华的几家石油公司出产的煤油占据了中国的绝大多数市场。
棉纺行业过去一直是英国与日本等几个国家的天下,可是现在中国棉纺行业异军突起,不但在产能上迅速的成倍扩张,而且还能纺出比欧美棉纺公司高上7到11支,这是个令世界震惊的数字,即便欧美不愿相信,但还是只能正视现实。
银行业的汇丰银行就不说了,航运界的巨头怡和洋行也不说了,许许多多的外国公司与外国品牌消失在了中国,成为了中国争夺自身市场的牺牲品。
不过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工业能力完全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即便有南华疯狂的扩张,仍然不能够满足。
德国与美国首先承认南京政府,承认中华民国,不是没有目的的,那就是取代英国等国家被逐出中国市场后的地位,填补真空。
李秉衡看准了这一点,利用这个有利形势积累中国的政治资本,使得许多国家都愿意与南京政府确立外交关系并且保持正常往来。
瑞典与挪威这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准强国还是有不少的潜力的,而且这两个国家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德国需要向这两个国家进口大量的铁矿石,提前在这两国建立基业,对将来一战捞取红利是有好处的。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金属矿藏丰富,矿藏有铁、铜、钛、黄铁矿等。尤以铁矿驰名。瑞典、挪威均为铁矿砂出口国,瑞典的基律纳是主要产地,是世界上地下开采的最大铁矿,储量达20亿吨。
最主要的是,这里远离战火,曾经也在欧洲居于前列的两国终于在1822年被俄国征服,虽然后来俄国撤兵,但两国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成为欧陆强国,直到两次大战中立发战争财,才壮大起来。
他们与沙俄是有仇恨的,由于实力不济,所以并不敢招惹沙俄,但是一战中成为德国铁矿石主要来源地就能说明问题,有必要让他们强大起来,成为沙俄的牵制力量。
南华拥有最新的钢铁冶炼技术,由于扩张过快,没有很好的沉淀,这次是个机会,可以在斯堪的纳维亚建立钢铁基地,并且将瑞典与挪威两国的资本引入中国,形成互补。
两国也很大度的放弃了在华治外法权,作为回报,李秉衡当然要给他们些好处。
目前治外法权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光是经济上的,李秉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后得出,外国在华工厂利用治外法权享有的特权可以为他们增加3%到17%不等的利润,可以逃免巨额的直接税,还有外国银行,在治外法权的保护下,给中国的金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治外法权有两意:其一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境内不受所在国管辖,如同处于所在国领土以外一样。根据国际法和外交惯例,此种特权只有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等才能享有。(这实际是指外交特权与豁免)军舰、军队根据协议通过外国国境时,也可享有此种权利。其二指一国在他国境内所行使的管辖权。根据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对处于缔约他方领土内的本国国民适用本国的法律,行使本国司法管辖权实际就是领事裁判权。
其中对中国伤害最大的便是领事裁判权,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包括由一国派往居留国的驻外领事或由该国在居留国所设立的法庭,对处于居留国领土内的本国侨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
因此,该国的侨民在居留国即使造成犯罪事实或成为民事被告也享有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显而易见,同外交特权和豁免相比,领事裁判权适用的人员对象要广泛的多,它不仅包括外交代表等,而且还要包括在居留国的全体本国侨民。
也就是说废除领事裁判权成为了当务之急,列强有恃无恐,一直拒绝谈判,李秉衡不仅收回海关,同时将英国军舰逐出长江,便是想激怒列强,让他们开始与外交部接触,正视目前的在华特权问题。
你不想谈,可以,那我逼着你谈。
外国银行在中国的营业受到了最大的限制,几乎要达到了停顿的地步,加上李秉衡刻意制造的挤兑潮,外国银行无法抗拒这种金融手段的攻击,几乎要弃械投降,玩金融战,他们还嫩的很。
走在街头到处都能看到支持国货抵制洋货的标语,尤其是英法俄日四国商品,几乎遭到了全国抵制,而且力度相当强烈。
这让依赖于对华倾销的英国与日本尤其的吃不消,随着中国振兴实业的规模轰轰烈烈的展开,大量的熟练工人涌向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工厂,导致列强在华工厂几乎无工可用,不得不增加工资支出来挽回人心。
“凡是按照发规委规定的工资条例与福利制度来开办工厂的企业家,在贷款上给予优惠,而且热心参与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企业,以及热心公益的企业,尤其要给予重点扶持,这是总理亲自交代的,务必要贯彻下去。”
刘广拓作为中国银行总办,在最近一次的银行联席会议中如此交待。
“凡是违背这些原则的银行,轻则按行业规矩办事,重则取消执照,大家好自为之。”
在中国待了这么几年,他早就磨练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对银行的监管必须严格,否则将会影响到李秉衡的工业规划大计。
更何况,中华元崛起的计划已经确立,不能内部自己先出问题。
想到即将轰轰烈烈的金融战争,他一阵热血沸腾,来吧,为中华之崛起筹集十年发展之资金,这是他的目标,而且绝不仅仅于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