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龙起苍茫 > 第217节 遇到了人才全文阅读

本来是想着来拜访廖仲恺的,没料到居然遇到了人才,在廖仲恺房中高谈阔论的的那位年轻人引起了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不知道李光华为何要执意将南洋的资本尽数归于他的引导,我们华人兴办产业最为难的便是机器、技术与资金,如今他想让谁发家谁便能发家,这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难道南洋的华商都要走他指的路,不走便要打压?再怎么样,也不能如此,我是不赞同的。两年前我也与他打过交道,那时看他并不如此霸道,看来人有了权力便是不行。”一个年老的声音似乎有许多疑问,却又找不到人解答。

“这个我也不清楚,南洋把这个叫做工业规划,只是划了圈圈道道,只要不怎么违规,还是随你的。不过李光华有他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南洋的工业如何发展侧重那些产业是他硬性规定的,我们旁人看不出什么,但是南洋还是支持他的人为多,因为之前李光华的许多手段都让他们赚到了钱。不过,我还是欣赏的,这个不要别的,去南洋看看就知道了。尤其是几个新兴的城市,那里聚集了全世界的华人,就连去了美洲与欧洲的华人也回来了许多。”

“就怕还是像那会的洋务运动一样,全国上下大办洋务,着实热闹,又是官办,又是官督商办,举全国之力,从军械所起,到制造局、轮船招商局,还有汉阳铁厂,哎,如今去看看呢?这南洋可不能同样的虎头蛇尾,为外人笑话,让我等国人失望。哦,对了,那李光华控制南洋资本,是要将整个工业官办么?要不然,尽管放任钱庄票号借贷资本好了,让民族工业自由发展,这又何苦?”那个苍老的声音继续问道。

那个年轻的声音似乎在思索着,并没有回答,一时安静了下来。

李秉衡又站了站,见没了声息,便让周自奇去敲门。

朱佩珍今日带了周作民前来与廖仲恺商议由基金会的名义向欧美的一些教育基金会发出求助,招聘一批有丰富经验的金融管理教师,在复兴大学开办金融管理专业,培养一批可以在银行、投资机构与证券行工作的人才。

周作民是自学的财务金融,但是从南洋回来后由司徒岳推荐给李平书,最近一直帮着朱佩珍处理中国通商银行事务受到了他的赏识。

李秉衡走进门去,眼睛便去找那个年轻的声音,眼光落在了周作民身上,眼前一亮,只是一笑,朝着众人行了礼,说道:“不知哪个是廖先生?”

“是你?”周作民却认了出来,惊奇的问道。

“你认识我?”李秉衡故意反问他。

“当然认识,我在光华银行见过你,当然,是在南洋。”想到刚才正在谈论的对象竟从天边飞到了眼前,真是说曹操曹操立刻就到,脸上有些挂不住。

“呵呵,是么,刚才在门外听见你们在谈论南洋的民族工业,所以忍不住想进来探讨探讨,还望勿怪。”

朱佩珍与他打过交道,但刚才就在评论着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上前笑道:“光华别来无恙,不知如何会到此地?”

“什么,你便是李光华?”廖仲恺惊奇的说道。

他是从来没有见过李秉衡的,当初便是为他的魄力所震动,可以将这么一个资金庞大的基金会交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人手中,不可以常理度之。

“你就是廖先生?久仰久仰,你的种种事迹我是耳闻已久,这里也多亏了你,说来我还得感谢你。”说着,朝着他深深一揖。

廖仲恺赶紧扶住他,坦率的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国人的教育,为了国人的将来,这个基金会给了我一个大舞台,可以让我为之奔忙,即便不给我薪水,我都是愿意干的,在这里一天,我便开心一天,因为我们的国家多了份希望。”

这话说的诚恳真切,热烈慷慨,在场其他人也是心有所感,纷纷为之动容。

李秉衡心头一阵温暖,仿佛有了同路人一般,对着将来的信心也是多了几分。在他看来,华人最为缺乏的,是人才,是教育,这是阻碍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南洋便是如此,虽然一直在扩张,一直在兴办新兴产业,但是,人才还是远远的不够,要不是李秉衡致力于高薪聘请欧美人才,并且自己大力培养,那么扩张计划便要受影响。

就拿联合制碱法来说,到现在还没有申请专利,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便是想自己培养人才,完成扩张,完成积累。

他很是担心一些很逆天的技术申请专利后,是否会导致欧美一些国家违反契约信念,强行解密专利,或者无视他的专利,凭借他们的工业基础与教育底子将中国远远的抛在身后。

李秉衡转头向朱佩珍说道:“只从大家热心教育等公益事业,便可得知各位的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教育是国家头等大事,现在不迎头赶上,就来只怕会更加落后于列强。”

这倒是实话,后世的中国吃了多少苦头,其实源泉都在这教育上,科学技术只是教育的集中体现,即便在局部技术上领先又如何?还得要靠深厚的教育基础底子,工业体系才能全面发展。

众人客气了一阵,又说了些复兴大学运营情况,以及基金会的短期目标,谈论了目前的教育现状。

廖仲恺忽然问道:“光华,听说南洋那边凡是热心公益尤其是支持教育的,都能得到政府的优待甚至是补助,是吗?”

见他点头,又称赞道:“这点好,一个国家从上而下的都支持教育,这才能使得教育真正的得到支持,得到提高。”

朱佩珍一直对南洋不让资本在民间大规模闲置认识认同,但又对李秉衡他们一直致力于将南洋的资金都纳入他们的范围掌控并引导赶到不慢,他是个自由经济者,当年满清政府以官商合股方式开办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他以商股大股东身份出任总董,在摩肩接踵的洋行丛中,居然有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可见魄力之大。

但他还是对官商合股不是很赞同的,所以他后来前后投资了许多实业,遍布国内几大商埠。榨油厂、轮船公司、饼油厂、面粉厂、纱厂、自来水厂、电厂,当然还有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银行、华安合群保寿公司等等。

“其实上海的许多钱庄票号给了民族工业融资渠道,为何在南洋反而要限制,让国家来主导资本流向,这不是与朝廷一般无二么?”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今天当然可以为你解答。”李秉衡一字一句的说道。

对于朱葆三,他还是相当尊敬的,也想把他拉入自己阵营。

出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原本历史上,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上海总商会的名义发电支持段祺瑞政府,反对上海工商学界罢工、罢市、罢课的爱国行动,受到舆论的谴责,被迫退隐,一心从事慈善事业。

如今有了他这个改变历史的人在,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再发生在他的身上。

“洋务运动是满清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这无可厚非。但是,一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机器,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全部是以国家为主导。只是到了后来,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其实朝廷垄断了一切大规模有组织的活动,包括政治,军事,企业,大型工商业,技术发明,盐,铁,火柴等、民族工业并不被允许进入这些产业,也不可能在没有与官府的特殊关系及批准,和监护下发展起来。有了官方背景,就注定会导致官商勾结,相信你们都有体会。所以我要说的是,民族工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固然有列强压制剥削,但主要还是国家垄断危害最大。”

朱佩珍等人第一次听到有人分析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但听他把民族工业处境艰难的原因归到朝廷身上,还是闻所未闻。

不过,官方资本主导企业的害处的确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官员管理不善,贪污舞弊,导致企业连年亏损,人浮于事,浪费了大量的钱财物力,也虚度了时日。

“如果朝廷不干涉私人企业的创办,并且立法保护,比如通商法,专利法等,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那么民族工业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不被侵犯,请问朝廷会容许吗?”

“朝廷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并且不给予私人财产保护,甚至不在立法上给予保护。当年日本就是因为强行退广了专利法,所以西方的技术得以广泛在日本发展,私人企业蓬勃发展。”

“我国整个经济主要是为官府和特权阶级生产,因而市场狭小,分工不可能加深,生产力不可能提高,国家都与民争利了,加上税率的不公平,那么分配还会公平吗?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收人分配公平,然后出现承上启下的中产阶级。”

“出现中产阶级,也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增强,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满清会允许吗?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求其私利,不惜损害社会利益,当然,也利用其任意侵犯私人企业财产的特权从与官府勾结的商人处索取各种利益,这样一来,整个工业的效率还会高吗?”

虽然许多话可能他们听的不是太懂,需要好好消化,但是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还是继续说道:“在南洋,我们只在关系重大的产业兴办国有企业,基本是鼓励私人企业的。也出台了许多的法令,不仅保护私人财产不被侵犯,同时还有企业自动注册法、专利法、保护私人企业剩余权的普通法等。”

“现在南洋有许多新技术不是靠专利法保护,而是靠保护私人企业剩余权的普通法来保护。可以用私人企业的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对企业主的发明创造及企业家活动间接定价,因此,可以使这种直接定价成本极高的活动卷入专业化和分工,且避免直接定价的高交易费用,因而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变成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我们之所以要集中整个南洋的资本,就是因为找到了方向,但是不希望走弯路,所以只是引导,对有潜力有发展的私人企业进行扶植,迅速的使他们壮大。包括新兴企业,小企业,迅速的增加分工范围,细化分工,提升效率,迅速出现中产阶级。”

“我不会容许散漫的、没有远见的、与其他势力勾结的大量资本扰乱我的部署,这些资本的壮大并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他们的投机本性注定他们只能成为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而且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影响工业进程的稳定性。”

“目前的南洋工业建设有侧重点,整个工业体系必须围着侧重点做文章,不能有丝毫的浪费,必须将效率提到最高。南洋没有精力与时间去浪费,这个,你们可以参考德国发展重工业的历史,我就不说为什么了。”

的确,即便将道理讲的再透彻,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只有让他们看到切实的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将来也是如此,用利益去证明,而不徒图费口舌,质疑的人将会很多,不可能一一解释,只有靠着相信自己的一批人取得利益后,再来说话。

“光华,你说私人财产必须不被侵犯,这点我是很认同的。但是你好像在南洋对那些钱庄票号等强力手段,与这个法令有相违背啊?”周作民依然提出了他的疑问。

“有么?别忘了,我可是用正当的金融手段与他们周旋的,但是如果他们作奸犯科,当然要使用强力手段。我倒是很乐意陪他们玩玩金融战争的,可惜他们经受不起,选择了阴谋。那么我是不会客气的,当此乱世,中华处于危难间,半点迂腐不得。是功,是过,让后人评说,与我无关。”

“说到金融战争,眼下的股市热潮都是出自你的部署吧?我跟着司徒大哥走来看去,算是看出点了门道,这次洋人只怕要倒霉了,许多人也要损失惨重。”

李秉衡大笑道:“他们自愿给我们的民族工业送上点资本,那么我们就应该却之不恭。他们盘剥了我中华这许多年,也该是让他们吐出点利息来了。眼下他们已是骑虎难下,即便知道这是个圈套又如何?也等不到让他们从容做手脚了,发动在即,不然我们无知的老百姓还会遭殃。”

朱佩珍虽然得到的答案并不算满意,但从他的谈吐中,也得到了许多信息,至少知道了一些浅显的道理。

周作民却与李秉衡相谈甚欢,从工业到经济,又到金融,李秉衡只是业余爱好,他也是自学成才,两人倒真有共同语言。

一屋子的人热烈的谈论着,竟然完全没有了初时的尴尬与隔阂,一时间宾主尽欢。

这是何香凝也从学校回来,见到一屋子的人,也没想到是李秉衡,着实楞了楞,连忙上来见礼。

李秉衡往她脚下望去,果然是一双天足,与历史书上写的倒是吻合。

廖仲恺看到了不由一笑,众人也都知道了她天足的趣事,早已习惯。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商人,何香凝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母亲给她缠上,她等母亲转背就剪

廖仲恺的父亲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

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居然真真是“天作之合”。

廖仲恺跟李秉衡讲起这段历史,竟是有些唏嘘,感慨万千。

“光华,你在南洋的新婚姻法,那边的同志也已经告诉了我们,实在是佩服你,能为我们妇女同胞着想,也真难为你了。”

听到何香凝对自己的称赞,李秉衡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新的婚姻法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实施,而是出于它背后的巨大意义。

当听到他为了解决南洋的人口问题与男女比例问题才想出这个办法,众人都是忍俊不禁,谁能想到这里面有许多的弯弯道道。

而一项表面是婚姻法的法令,居然能收到许多奇效,这也是匪夷所思,新奇非常。

众人不再纠结于它,对南洋的人口等问题开始了饶有兴趣的谈论。(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