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现言小说 > 晋时归 > 第22章 预言全文阅读

第12章 预言

唐一明的话音落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种希望,为了他们心中的那种希望,继续向前行进。冉闵的死对大魏的人民来说,是个打击,可对于唐一明来说,却十个极大的机会。冉闵死了,唐一明也不用再借着给他送粮食的幌子了,可以大摇大摆地将他们带到他想到的中原去了。

于是,这一支将近万人的队伍,改变了原定的路线,以缓慢的步伐行走在通往清河的官道上,然后到高唐,渡黄河。

燕军的骑兵暂时还没有追来,也许还处在不费一兵一卒便能拿下城池的喜悦中,又或许正在四处搜查着城中的每一处角落,看看有没有可以什么值钱的东西吧。

唐一明还是十分的谨慎,他又把胡燕给派了出去,继续完成侦查任务。

重伤的士兵、老人、孩子都坐在了粮车上,士兵也都将所有的马匹贡献了出来,用来替换拉粮车的马匹。唐一明的手中抱着一个三岁大的男孩,那男孩在他的臂弯中安静地睡着了。

唐一明映着月光,看了一眼躺在自己怀中的男孩,他的心中满是悲愤,不禁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如果在现代,这三岁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在这里,他却享受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真希望他永远都不要长大,等什么时候天下太平了,再慢慢长大吧。”

一行人,在路上走走停停。

到了后半夜,唐一明不得不下令所有人原地休息,他们已经到了人困马乏的地步了。

唐一明将自己臂弯中睡着的男孩交给了他的家人,然后走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派出了一些人在后面放哨,以防止有追兵。

唐一明走到了乞活军士兵所停留的地方,他看到他们还沉浸在伤痛之中,脸上更是十分的沮丧。这些乞活军的士兵平常都生龙活虎的,此时却像霜打的茄子似的。唐一明坐在了黄大的身边,见他眼中闪过泪光,他伸出了手,在黄大的背上拍了拍,安慰地说道:“大黄,振作点,咱们还要给陛下报仇呢,千万不能这样泄气。是男人就要忍,只有忍住了,才能有反击的机会。咱们不都是说好了吗?化悲痛为力量,前面还有好多困难等着我们呢。”

黄大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静静地坐在那里。这一刻,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唐一明又看了看其他人,都个个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精神。

“你们如果还是条汉子,就都给我振作起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为一个军人,陛下是为了国家而死的,也是为了你们而死的。临行前,陛下就派来了亲随骑兵,让我好好照顾你们,保护你们,这一点,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中。如今陛下已经驾崩了,你们再怎么样沮丧,陛下也不会活过来了!与其这样颓废着,不如振作精神,只要我们心中有陛下,陛下他就永远不会死!”唐一明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了乞活军的前边,高声地喊叫道。

独眼的黄二看了一眼唐一明,见唐一明的眼中充满了愤怒,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他站了起来,走到了黄大的身边,一把将黄大拉了起来,双手搭在了黄大的肩膀上,大声地说道:“哥!将军说的对,陛下并没有驾崩,而是活在我们的心中。你常常教我忍辱负重,现在就是我们忍辱负重的时候,你快给我振作起来。”

黄二这话一说完,便使劲摇了摇黄大的身体,黄大的身体随着摆动。黄大推开了黄二的双手,仰天看着夜空中的那一轮残月,眼睛里流出了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滴落到了地上。

李老四此时站了起来,拄着长戟,一瘸一拐地走到了黄大的身边,和黄大向西而站,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黄大。

“黄大,你他娘的看着我!”李老四受过那一次箭伤,腿便瘸了,身体也变得虚弱起来,就连喊出的声音也有点微弱和沙哑。

“李老四,你他娘的都瘸了,还瞎跑什么?你那张刀疤脸,有什么好看的,丑死了!”黄大听到李老四的声音,他平视着李老四,将手臂伸了出来,用袖子在脸颊上抹去了眼泪,淡淡地说道。

李老四抬起了手中拄着的长戟,用长戟的尾部朝黄大的身上挥打了一下,用沙哑且微弱的声音说道:“你他娘的还欠老子一份粮食呢,老子为什么就不能过来找你要?”

唐一明走了上去,一只手搭在了李老四的肩膀上,另一只手搭在了黄大的肩膀上,然后同时在他们两人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一下。

“呵呵,你们又活跃了。看见你们还和以前一样,我的心里也很是欣慰,从此以后,我们兄弟齐心,一起忍下去,为陛下报仇!”唐一明见黄大的情绪有所好转,他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十分开心地说道。

黄大望着唐一明,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他伸出一只手,紧紧地抓住了唐一明的手,那种力道,便是信任。

李老四拄着长戟,向唐一明身边走了一步,然后扶着唐一明,举起那根长戟,朝黄大的腿上打了一下。黄大见李老四又打了他一下,原先的脾气立刻就上来了,大声说道:“李老四!你他娘的到底要干什么?”

李老四嘿嘿一笑,脸上的刀疤皱了起来,显得十分的狰狞,继续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道:“怎么?打你一下会死啊?谁让你他娘的欠我的粮食来着,你到底什么时候还?”

其他人一听到这里,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然后开始互相议论着。

不一会儿,原本寂静的乞活军又重新恢复了热闹,远离了刚才那死气沉沉的样子。

唐一明的心中满是欢喜,对于他来说,这支残兵,是他所依偎的,也是他的根本。这支残兵是跟他一路走过来的,虽然只有这么短暂的几天时间,却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战友之间的情谊。

唐一明也笑了笑,看着黄大、黄二、李老四、刘三等人笑了,他也跟着笑了,开始所担心的事情在此刻化为了乌有。

“将军!”

唐一明的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他转过了身子,看到了李国柱,见李国柱的脸上挂着一丝哀愁,便问道:“李都尉,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李国柱点了点头,轻轻地说道:“将军,我确实找你有事,我想……”

唐一明见李国柱欲言又止,眼神打量了一下四周,猜测他有难言之隐,又或是觉得人多口杂没有直言。于是,唐一明伸出手轻轻地拍打了一下李国柱的手臂,并且说道:“跟我来!”

李国柱跟着唐一明稍稍远离了一下刚才的地方,他见唐一明停在了那里,一转身,便用一种十分期待的眼光看着他。李国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小声说道:“将军,我想就此拜别将军!”

唐一明听到李国柱要离开,突然想起了李国柱的家是在邺城的,他曾经给李国柱说过邺城即将面临的惨事,便急忙问道:“李都尉,你是不是在担心你的家人?”

“嗯,我听将军给我说过那件事后,我心里总是不能安静下来,怕万一真如将军所说,那我的家人岂不是都要遭受到此厄运了吗?所以,我思来想去,才决定暂时离开将军,回到邺城,动员我的家人、族人和一些百姓,一起逃出邺城,尽早避难。”李国柱十分恳切地说道。

唐一明“嗯”了一声,当即说道:“我也正打算派人去邺城呢,希望能够解救一些百姓出来,让他们免于战火的侵扰。现在你既然提出来了,我又怎么能够不答应呢?这样吧,我让王凯和你一起回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多带一些百姓出来,咱们就等于多救了一些人。”

李国柱脸上还是有点将信将疑,又问了一遍:“将军,你说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唐一明皱了皱眉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你还在怀疑我说的话,不太相信。不过,我可以郑重其事地告诉你,这事情千真万确,就在几个月后。如果现在不尽早从邺城里撤出来,到了真正发生那件事的时候,恐怕你想出来,都出不来了。”

李国柱听到这些,当即拱手道:“将军!我相信你!我这次回去,把宗族的人带出来,再多带一些百姓出来。可是,我与将军失散,又该在哪里汇合呢?”

唐一明想了想,他在想黄河南边是什么地方。对于古代的地理他并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却可以推算出来,脑海中便浮现出了山东省。唐一明想到了一个地方,一来可以躲避追兵,二来也可以暂时歇一下脚。于是,唐一明脱口而出:“泰山吧!我们在泰山汇合!”

李国柱点了点头,对唐一明说道:“将军!我想今夜便走,趁着夜色,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唐一明道:“嗯,那我这就去叫王凯来,让他和你一起回去。他是谏议大夫,在朝中应该有点影响力,希望他能说服更多的人一起出逃。”

李国柱道:“嗯,如此最好,有王大夫在,出进周围郡县,也方便一些。我这就去叫王大夫来。”

“不用了,我已经来了!”

王凯的声音从唐一明和李国柱的背后传了过来,他本来在队伍中间,见李国柱去找唐一明,他便跟了过来,也想和唐一明聊聊。可是李国柱的步子太快,王凯没有赶上,当他到了后面的时候,却看到了李国柱和唐一明站在一边,正在商议着什么。于是,王凯便走了过来,刚好听到李国柱的最后一句话,他这才接上了话。

唐一明和李国柱同时回过头,看到王凯站在了身后,正在捻着自己的山羊胡子。

“王大夫,你来的刚刚好,也省的我去找你了。”李国柱急忙说道。

王凯看了一眼唐一明,又瞅了一眼李国柱,呵呵笑道:“将军,李都尉,你们二人在此商议什么?找我又有什么事情?”

唐一明眉头上紧紧地锁住,走到王凯的身边,将嘴巴凑到了他的耳边,轻轻地说道:“几个月后,邺城即将发生变故,燕军围城,城内无粮而食人,死者恐怕会有几十万。所以,我想请你和李都尉一起潜回邺城,尽量说服多一点的人,赶紧离开邺城。”

王凯用十分惊奇的目光望着唐一明,问道:“将军,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唐一明见王凯一脸惊奇,跟李国柱原先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是一样的。他不觉得有什么好奇的,他知道这段历史,所以感受不到那种惊奇。他和王凯、李国柱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总不能告诉别人他是穿越过来的吧。

“这只是我的推测,燕狗凶猛,如今陛下又驾崩了,大势所趋,燕狗的军队肯定会滚滚南下。邺城做为国都,肯定是要受到攻击的。”唐一明淡淡地说道。

“推测?哦,我明白了,将军肯定是善于夜观天象,但凡有大事发生,天空中的星相总会显示出来的。真没有想到,将军还有这种能耐,实在令属下佩服佩服!”王凯连忙拱手说道。

“夜观天象?”唐一明抬起了头,双眼看着天空,除了一轮残月和一些稀少的星星外,他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的。

李国柱也看了看夜空,他虽然听说过有夜观天象这一说,却始终以为,这夜观天象的高超本领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他听到王凯说起夜观天象,心中也开始认为唐一明有着能耐了,便打心眼里佩服唐一明了。

“将军,你可真是深藏不露,这么高深的学问,你都能会,我实在是佩服佩服。”李国柱在一边说道。

唐一明嘴角上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然后对王凯说道:“王大夫,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跟着李都尉一起会邺城?”

王凯捻了捻胡子,略微思索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我的家室都死在了战乱中,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家虽然不在邺城,可是如此重大的任务,我又如何不去呢?将军,你就请下命令吧,我王凯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唐一明哈哈笑道:“好,既然如此,那么王大夫今夜便可与李都尉一起走,我已经将汇合的地点制定出来了,就在泰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