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极品小郡王 > 第三百三十九章 迁徙潮全文阅读

此时韩健手头上能调动的兵马并不多,要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近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依托江都以北城池的高墙来做抵御。

当韩健把详细情况也一并告知杨苁儿,连杨苁儿也感觉到为难。她开始理解为何从一开始韩健便选择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因为江都的外壳看起来很坚实,但实际中心是空的。

韩健和杨苁儿再筹划一番,却也暂时只是纸上谈兵。随后韩健会将一些战略上的安排,通知东王府新成立的兵部衙门,将纸上的内容付诸实施。

很快到了正月底,此时洛州已近乎陷入重围之中。

洛阳军经过几次攻城,并未攻陷洛州,转而进入围困,有要围城打援的意思。江都从洛州两翼派上去的援军,也只能暂时被压迫在洛州城以南五六十里之外,寸步不进。

本身援军数量就不多,加上洛阳军兵马齐整战力极强,不管是韩健,还是前线上的将领,都觉得应该暂避洛阳军的锋芒。这种情况下,等于也将洛州置于不顾。

洛州城内,士绅和百姓,乃至守军,也有了懈战之心。之后便有消息传到江都,说是洛州太守可能会投降,也有说城内兵马会突围南下的。

战局胶着,谣言满天飞并不稀奇。韩健并不去理会外间的闲言闲语,这些谣言,也很可能是洛阳那边传过来的,为扰乱军心。

而在洛州城内,关于东王府要弃洛州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本来这消息不能算之为谣言,但在战局大背景下,也只能当是谣言,毕竟洛州军民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随后,从江都方面再次派出一支军队北上,大约有一万多人马,这被看成是第三股援军。洛州军民在得到此消息后,也暂时人心稳定。

战局的胶着,逐渐在往对东王府不利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洛阳方面却来了一些“不速之客”,是一些世家门阀的“逃难队伍”。

这些世家门阀,在杨余篡位之初,都是杨余的“顺民”,连韩健也不太理解,为何过了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这些家族会举家迁徙到江都来。世家门阀的队伍过于庞大,以至于让韩健心生异心,毕竟这么多人要迁徙,杨余不可能没听到风声,这些人要么是杨余派来的奸细,要么是杨余故意不理会这些旧贵族,刻意让他们来江都生事。

这些家族中,以安平郡王一家和康郡王一家最为耀眼。

安平郡王病故,如今安平郡王当家的,是韩健之前在皇宫见过几次的杨秀秀。说起来,韩健跟杨秀秀还有些“渊源”,本来杨秀秀和陆家世子陆丰宁是有婚约的,但经过北王谋逆一案,陆丰宁虽然与北王无干系,却被革职查办,陆家也因此而在洛阳失势,杨秀秀终于逃脱了婚约的束缚,对韩健带着那么一点感激。

但韩健也知道杨秀秀并非“善茬”,这女人论独立和要强,比林小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本身还是郡主出身,可说是出身高贵,却能当的起一个家来照顾弟妹。

至于康郡王一家,韩健对其了解不多。只知道康郡王那个结巴的世子,见过几面,印象却也不深。

除了安平郡王和康郡王两个郡王级别的家族来投,还有不少原本洛阳的显贵家族,这些家族中,有官宦出身,也有商贾出身,都与政治有不少牵连。而随着这些人进入到江都地界,东王府方面也不得不慎重起来,到底是迎接,还是赶走,还是置之不理,也需要商议。

“健儿,这些都是为投奔陛下而来,你不能弃之于不顾。还是要派人去迎接,作好妥善安置。”

韩松氏说话的语气很恳切,在她看来,皇权之下,就应该庇护一些大的家族,包括东王府。这叫做患难相帮,要是东王府出事,她也希望能得到其他友方势力的庇护。这是人之常情。

韩健略微不屑道:“若是这些人要来投奔陛下,何至于要等到时至今日,开战之后?”

韩松氏叹口气,她也觉出这些人突然来江都动机不纯。江都毕竟不比洛阳繁华,又非魏朝的权力中心,他们既然选择了效忠杨余,在没有变故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突然冒风险举家迁徙到江都来。

“那健儿,你想如何?”韩崔氏在一旁问道。

韩健道:“赶他们走,会有些不近人情。再者若是他们真心投奔,我们再驱赶,他们也将别无去处。”

韩崔氏点头,看了韩松氏一眼道:“健儿说的对,不能赶他们走,这也会令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臣心寒,对我们收拢人心不利。”

韩松氏也微微点头。

洛阳的世家门阀,在当初女皇离开洛阳之后就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很坚决地跟女皇来到江都,这些家族中,也包括韩健众多姨娘背后的家族。另一派,则留在洛阳,没有迁徙,虽然这一派留下有被迫成分,但说到底,还是没有尽到效忠的义务。现在过来,也就不那么“受欢迎”。

韩健续道:“至于迎接,也大可不必。这些人都是曾留在洛阳,参加过杨余登基大典,是逆贼的顺民。这次他们过来,我们全当不知,等他们到了江都,再让朝廷一些人过去迎接一下,算是给面子。至于安置,也不必。这些人举家迁徙,应该将家产都带了过来,田产需要他们自己去归拢,东王府给他们安置,那是劳民伤财。”

韩崔氏听完,略微思忖了一下,点头看着韩松氏道:“二姐以为健儿这建议如何?”

“当下先如此。若是他们真心来投,健儿,你还是要善待他们,毕竟这些家族也是魏朝的基石。陛下在的话,也会如此。”韩松氏略有所思道。

韩健知道韩松氏心虽然向着他,却还是替女皇考虑事情。做事考虑大局,也是韩松氏的性格。

把事情商量妥,将代表着这些家在来到江都之前,不会有人理会他们。

商量完,韩健也就不再对此事纠结,毕竟他要忙很多军政的事。军事方面,战事的紧迫需要调度,政事方面,他还要当起东王府的家,从军需物资再到地方税赋都需要他来应付。

但很快,在二月中旬,这些从洛阳过来的家族便已经相继到了江都城下。这时候韩健就算不想理会也不行,因为这次来的人太多,而声势也很大,车队停留在城外进不来城,会有很多滋扰。

韩健找了顾唯潘,跟他商议接待事宜。顾唯潘显然对此有意见。

跟韩松氏不同,顾唯潘近乎是完全站在朝廷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他才不理会东王府能否安置的下这么多家族这么多人,在他看来,既然有人投奔江都,就是来效忠女皇的,接待不力就是东王府的责任。之前他已知道了这些家族将要到来,也曾试图找韩健来商量此事,却被韩健以战局紧张为由给推了。

“人都到了城外,你才商议,不觉得晚了?”顾唯潘见到韩健,老脸一黑,像是在质问道。

韩健陪笑道:“晚是有点晚。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不如此事交由顾太傅来负责如何?”

“你让老夫去接待?”顾唯潘稍微一怔,随即黑着脸道,“不行。东王府接待,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老夫去接待算怎么说?至于安置,老夫也没此等能力。”

韩健明白顾唯潘的意思,连顾唯潘一家来江都,也是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在顾欣儿要嫁入东王府之前几天,才由东王府作出安置。顾唯潘再固执,也知道安置这么多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手,还需要大量田宅。

韩健叹道:“顾太傅先消消气。之前我一直不跟您老说安置的事,是因为东王府如今手头拮据,已经没法作出大批安置,这些人来……我们最多只能在人情上欢迎一下,至于安置,要靠他们自己了。”

顾唯潘皱眉。

他听这话,就好像在说,来的早的有肉吃,来的稍微晚点的可以喝汤,再来的晚的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而他和之前来的那些家族,就属于吃肉喝汤的,而这批来的,是划归到喝西北风的一类。

“不行!不安置,如何跟天下人交待?”顾唯潘发起拧,韩健感觉九头牛是拉不回来了,除非是能说服他,不过说服一头公牛没那么容易。

韩健明白顾唯潘的心态,顾唯潘来的时候,那是孑然一身,身上带的不过是一个包袱几件衣服,到了江都,要是没有东王府的安置显然会饿死街头。顾唯潘以己度人,自然以为这些家族过来也会是狼狈逃出洛阳,身上也是孑然一身。但韩健从各方面得到的情报来看,却并非如此。

光是江都城外的车队,规模就已经很庞大。还有下人和丫鬟,七大姑八大姨的,这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举家迁徙,估计家里的古董珍玩,包括能带走的东西,都会装运在马车上。

如此的规模来,说是没有想好退路,也是不可能的。大不了他们自己买个宅院,把一家人安顿下来,就算不及在洛阳过的惬意,但至少是生活无虞。

“顾首席,接待之事由您来安排。至于安置,我会妥善处理。这样可否?”韩健没有讲道理,只是跟顾唯潘划分了一下责任区域。

顾唯潘想了想,道:“暂且如此。你要赶紧将安置事宜传过来,老夫好做安排。”

“嗯。”韩健点头。

送走顾唯潘,韩健跟韩松氏和韩崔氏见面,把顾唯潘的态度大致说了下。

其实韩健也早就料到顾唯潘会帮着这些家族的人,毕竟顾唯潘也是其中一份子,他也希望自己的家族将来会成为魏朝的世家门阀,子孙遍地,自然也希望他的子孙将来有事不会被一些权贵所摒弃。

韩松氏道:“既然顾太傅那边执意,健儿,我们东王府在城东还有些宅院,要是实在不行,就先空出来,暂时安置那些人,后面要详细安排……需要从长计议。”

韩健摇头道:“二娘,都说了不用安置。先让顾太傅去看看,等他见到了这些人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相信顾太傅也会明理,不再坚持。我们现在能安置的了他们一时,安置不了他们一世。既然他们来,就要明白不能事事靠别人。”

韩松氏微微摇头,却也有些无奈。因为就算是东王府全力去安置,也收纳不了这么多人,这些家族太过庞大,来人的数量比之前零散过来的那些家族加起来的总合还要多一倍,简直是洛阳大迁徙。

很快,顾唯潘便将接待的事作好。

如同韩健所说,等顾唯潘再来见韩健之时,态度便没那么坚决,因为顾唯潘也并非无知,等他见到这些家族是如何“举家”搬来,便明白就算没有东王府的安置,这些人也不会饿死。

“顾太傅,安置之事,太过困难,需要从长计议啊!”韩健先表明了态度,就算安置,也要慢慢来一步步来。

“那你想怎么安置?”顾唯潘问道。

韩健道:“不如先晾他们一段时间。有门路的,自然会安顿下来,若是没有门路,或者实在困难的,再有东王府来负责如何?”

“如此多人,无处安置,真的好?”顾唯潘冷声道。

韩健道:“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他们有能力,就省了东王府的事,实在没能力的,住客栈总归不至于没有瓦片遮头吧?东王府就这么大,顾太傅认为能安置下几人?”

顾唯潘沉默不言。他也明白,在最初他和一些人来到江都时候,很多家眷都是安置在东王府的,之后花费的人力物力都很大,才勉强作出安置。到现在,一些官品不高的大臣还在抱怨条件查。顾唯潘也总是说,过来能有瓦遮头一日两餐一宿便已足够。

现在这么多人,想保证这么多人有瓦遮头,的确并非易事。

“别人可以不理。但安平郡主和康郡王一家,你可不能不安置!”顾唯潘最后像是妥协一般道。

“这是自然。”韩健笑着说了一句,心里却想,我管你康郡王还是安平郡主呢,一视同仁绝不退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