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小说 > 玄幻小说 > 吕氏外戚 > 第五百五四章 汉鼎倾裂,群雄舞戈(三)全文阅读

刘协其实是相当敏感的,尽管他在不明就里之人眼中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君权天授的天子。

其实也好理解,自八九岁开始,便因为灵帝驾崩,而为权臣所摄;虽然白捡了个皇帝,但代价却是一连数年,都处于暴臣董卓的高压之下。及至得王允之助,灭杀了国贼,可满朝公卿虽然明面上敬重他这天子,可连傻子都看的出来,自己不过是个坐在了特殊位置的孺子而已。

彼时董卓被诛,人们庆贺的是王允智计无双的连环计,欢呼的是吕布浪子回头的反戈一击,感慨的是危若累卵的大汉最终还是被一众铁血丹心的忠臣救了下来!于是乎有功的赏功,出力的赐爵,功劳人人有份,可却就是没有他这天子什么事情。

屁股决定脑袋。刘协虽然年幼,却也是当年能令董卓称呼为可为君上的皇室血脉。坐上了天子之位后,看问题的角度,也绝非他人可比。眼见之前原本是被灵帝托孤的良家子董卓被权势所惑而逆天,进而被诛杀后,那些包括那整日竭力呼喝忠君乃君子之首行的帝师王允在内的大汉“忠臣”们,却似乎依旧没有将他这年幼的天子太过当成一回事。无论内外,军政诸事咸决于王司徒,就是当时最好的写照。长安城中只知王司徒而不知天子,这并不仅是虚言。

几年名为天子实则是囚徒的刘协早就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用脸上尚存的稚色来作为掩护保全自己。冷眼旁观王允大索群臣,清洗异党,凡不合心意观点之人,皆在诛杀之列,就连天下闻名的大儒蔡邕,也不过是犯了文人脾气拜祭了一下董卓尸首而已,连痛恨董卓点了老董天灯的百姓都表示了理解,还在敬佩蔡中郎的君子之举,便是他这天子,闻听之后也不过是哼哈一笑,那段被董卓之威笼罩下的时光,说实话发生再离奇的事情都不会太让人奇怪,过去也就过去了。可王允偏偏不依,也不知道为了何等目的,硬是同蔡邕杠上了,这也就罢了,蔡邕虽然名满天下,可毕竟是个文人,刀兵之中连明哲保身都做不到,脾气又怪,若是当真能用这么个人安抚一下大权在手的王允,刘协也是懒得去管。可偏偏王允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去招惹吕布,那可是刚刚为国立下大功的吕布!可是刚刚被刘协封为温候、奋武将军执守长安城防,几乎就是将身家性命全权托付的吕布!结果如何?吕布弃走长安,李傕郭汜二贼面前,王允身死。

若单单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天子缚王司徒于贼前”的谣言,竟然渐渐在明明亲身经历了这一切的群臣当中有鼻子有眼的传播了开来,这些人似乎完全遗忘了当初李郭二贼兵临城下时,宫城女墙之内群臣束手,只能坐以待毙时的惶惶模样,竟是将全部的责任,皆是推到了自己身上。可以说自那时起,刘协其实便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何谓君臣。

再到后来,曹操、袁绍、吕布借着马腾、韩遂同李郭二贼“分赃不均”之机,再次起兵勤王,攻破长安迎驾许昌,刘协所作出的表现,其实就已经是在想在这乱世中培植最起码对自己忠心的一支奇兵了。马腾韩遂两人为何为攻打长安,刘协清楚的很,虽然佯作不知两人最初的目的,得脱生天之后,还大大的封赏了这两人,可其实这两人在刘协的眼中,已经被打上了大大的叉号。当时刘协的选择其实是袁绍。

袁绍出身世受国恩、有四世三公之名望的袁家,有能力有名望,最重要的是袁绍曾经是昔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盟主,在刘协想来,有这份“觉悟”的袁绍,必然会是大汉最铁杆的忠臣。只可惜还没有等刘协将这想法付诸实际,袁绍接连的一连串表现,以及关于袁绍之前就欲另立他支刘氏宗脉为帝的传言,却是让本就得国不正的刘协心中惴惴,此事也就作罢。

而后便是秦旭所代表的吕布军。对于秦旭这个同自己年纪“相仿”,却已经是奇计跌出,救天子百官于危难的救驾功臣,刘协其实还是很有几分好感的,也难怪在事毕之后,一口气便将传言为陶谦死谏为徐州牧,实际上却只不过是吕布表封的秦旭青州少府的官职,直接一蹴而就,封侯、封爵、实封徐州,便是连未曾亲来的吕布也沾了光。这种种迹象其实都透露了刘协的心计,便是想要再如在长安一般,到吕布庇护下缓缓图谋重回旧都。可这一切,却都是因为曹操的缘故,给搅合了。

对于曹操,刘协其实一开始就是知道的。阉宦之后,却是英雄之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的“润滑油”,虽然出身不好,且听闻风评也不咋滴,可却是实打实的忠臣一个。再加上刘协也是听说了吕布所据青州彼时之穷困,见曹操执意甚诚,又有秦旭在一边敲边鼓,暗示了吕布愿为天子在外一支偏师的意思,又见许昌之地无论是距离旧都洛阳,以及吕布势下青州济南国等驻军重地不过六百里路程,一众朝臣也因为一路长途跋涉,颇有饥渴不耐之意,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

一开始定陪都许昌时,无论是同甘共苦一路来此的众臣,以及那执礼甚恭,对皇权颇为“敬畏”的曹操都还是很让刘协满意的。投桃报李之下,刘协也自我感觉良好的对朝臣一方以及地方一方的代表人物董承、曹操做了自认为颇为大方的安排。那便是内事皆由朝臣接手,而“朝廷大军”,全由曹操指挥,文武相得益彰,未必就没有将相和的美名。

刘协的算盘是打的很响的。虽然这年头还没有算盘!可虽然经历了重重磨难,却毕竟是长年长在深宫之中的刘协,却是的确不怎么了解无论是作为国舅、车骑将军的董承以及在迎来天子之前,便已经是三州之主的曹操的心思。这般儿戏一样的划分,显然是两面皆不讨好。也暗中为朝臣一方同曹操一方日后如火如血的争端杀伐,埋下了伏笔。

董承倒是对自家这外甥兼女婿的安排挺满意。自董卓上台之后,董承身为董卓亲族,当时还能管点事,可董卓是个强势的性子,再加上彼时天下皆对董卓暴政反感不已,董承自然也不会、更不敢有太大的权力,而招惹祸端。之后李郭二贼把政时更不必说,这两人根本就是俩莽夫,而且能号令的动的地盘,其实也仅仅只有雍凉之地而已,就这一亩三分地,争来争去也没什么实际上的好处。

可许昌却是不同了。曹操在出兵长安时,就已经占据了兖、豫、司隶一部,整个中原有一半的地盘,都在曹操控制之下,且这三州皆是中原大州,即便是经历了黄巾、战乱、天灾之后,比之西面那汉羌杂居的不毛之地,也是要好上无数倍。甫离是非之地,便能接手这等大权,董承不笑醒才怪。而对于曹操是否会乐意,却是无论董承还是刘协,当时却都没有多想,虽然时下已经是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可那君为臣纲的“规矩”还在,另外不是也补偿了曹操可以掌控“全国”兵力的权力了么,在包括刘协这位大汉天子在内的朝臣眼中,其实对于曹操已经是很厚待了。

曹操从那时起,其实就已经有些心寒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不假,关键还是要怎么“奉”。好嘛,天子接在手中,这大义的旗帜还没有拿稳,手中的地盘便险要被掳走了?要是刘协是个有为之君,那些朝臣也是励精图治之辈也就罢了,曹操毕竟还是以汉臣自居的,没准头脑一热便答应了这自毁根基的“好意”也说不定。可偏偏,不管刘协还是一众朝臣,却是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但曹操对整个大汉,好歹也是还有几分期待的,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思,才能坚持到了如今有近两年之久。

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性格其实相似,皆是心胸并不怎么宽广的刘协同曹操两人?身份的差异,地位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一个仍旧天真的认为天子乃是天下共主,不过是一时蒙难,天下,当然包括曹操这五州之地,皆是自己所有的刘协,一个是笃信实力,期盼在这乱世中为大汉中兴成就不世之功业,却是也因为为主上久了,心中虽然忠君思想依旧,却已经不太愿意再屈居人下的曹操,就因为此番曹操为了“躲避”许昌这是非窝,在借着攻略河北之机做出一番事表明自己的实力,也借机让被自己的谦恭惯坏了那些人冷却一下发烫的大脑,看清楚许昌局势,最好能保持大家至少现在要各自相安的现状。

不过曹操明显是高估了刘协和以董承为首朝臣的乐观态度,以及在见有机可趁时,或者是天真的以为自己当真会毫无理由的去做那无谓的“君让臣死,臣不死则不忠”的傻事。所以曹操决定在不触及双方“底限”的情况下,来“善意”的警告一下直到如今,还在心里打着小算盘的一些人。才有了如今这大汉宫城之中,半夜三更之时有这荒唐的“大扫除”之事。

刘协明白曹操的意思,在面对这诸多兵将涌入宫城之事,说不害怕是假的,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对直接“导致”这一切的自己同一阵线的董承,心中也难免有几分不满埋怨之意。因而在用计要引曹休曹纯这俩曹氏死党去承恩殿犯禁,来“无声斥责”曹操此番用意时候,顺口便将董琳所居的芳花苑也稍带上了。因为刘协知道,自己越是说这两处不可去,越是会引得两人前去查看,或许说承恩殿还能以扫除之事来推诿,那么芳华苑这妃嫔居所半夜被军士闯入的话,那可就绝对是死罪了。无论是他这个天子,还是董承为首的百官,却是都有足够的口彩到曹操面前去闹一闹了。这样一来,隐匿在宫中的那两人,也就安全了……(未完待续)